脈診的方法有遍診法、三部診法以及寸口診法。
遍診診法講究三部九侯,切脈的部位有頭、手、足三部,每一部有各分天地人,三而三之,合而為九。頭部為兩額之動脈以候頭角之氣,上部中的耳前動脈以候耳目之氣,兩頰動脈候口齒之氣。手部之上寸口候肺,中部候心,下部候胸中之氣,足部分別后肝、脾、腎。而三部診法則是以人迎、寸口、趺陽三脈,以寸口候十二經,以人迎、趺陽分后胃氣。
但是遍診法、三部診法都由于太過于繁雜而被棄用,后世中醫采用的是寸口診法,寸口位于完后橈動脈所在部位,分為寸、關、尺三部,五臟六腑相關相互影響之后反應于脈,左邊的寸關尺分別候心、肝、腎,右寸關尺則是肺脾腎。
蘇銘與李宏采用的都是寸口診法,這種方法很考驗大夫的經驗、細心以及分辨能力,若是按照正常論,自然是李宏這種老司機脈診的更為細膩,可是蘇銘有作弊器啊。
蘇銘的呼吸平和,脈診中,一呼一吸為一息,醫生通常以息來計算患者的脈搏的至數,每次診脈,脈搏跳動不得少于五十次,甚至要延長到一百五十次,一方面是為了分辨清楚脈象,另外一方面則是表示醫生已經用心把脈,以安患者的心——看,這醫生還是很用心的替我診療哦......
蘇銘閉著雙眼,修長的手指宛如鋼琴師一般輕輕而有韻律的敲動著,仿佛譚老板的腕脈就是那繃緊的琴弦,在他的敲擊下發出輕輕的律動,他的神色一片肅穆,如那向上帝祈禱的信徒聆聽福音的虔誠。而在暗地里,一抹造化真氣如春雨一般潤物細無聲的潛入了譚老板的身體內,將他的身體在腦海中構建出完整的三維成像。
蘇銘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氣,想不到,這譚老板的身體竟然已經差到了這種程度,不過想想也是,譚老板這一米七的個子足足有兩百斤的體重,活脫脫的一個圓水桶,胖為百病之源,據科學研究證明,腰圍的長度與心腦血管的發病率呈現正相關。
蘇銘只數到了十五次,便松開了譚老板的手。
譚老板有些失望,以為蘇銘只是在應付,李宏也暗自冷笑,脈診在于分辨它的位、數、形、勢來體察,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才能夠分辨出其中的細微差別才能了解疾病的癥候,看來,蘇銘也不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