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們有什么東西,都是緊著給幾個孩子吃。”老太太回憶:“不管是吃的喝的,還是新衣服,都是先給孩子。”
她舍不得給他們干活,舍不得讓他們受苦,家里所有家務都是她直接做完,幾個孩子的房間也是她直接收拾完。
“我自認為沒有對不起他們,對他們都很好。”老人再次嘆氣:“可現在我才想明白,有時候......”
“做父母的太無私了,反而會養出孩子的自私。”
老太太悵然:“我的付出,其實就感動我自己罷了啊。”
“以前我們還在做生意,逢年過節忙不過來就叫他們幫一下,他們一開始也會幫。”
老太太想著,覺得以前她的孩子們都是挺懂事的。
一直說好好讀書,以后不讓爸媽那么辛苦。
但其實萬事都有端倪。
“幾個兒子幫了一會,然后就說要寫作業,要讀書,準備考試......我們心想著讀書要緊,就趕緊讓他們走了。”
“吃飯的時候,經常是我和他爸剛坐下,發現菜已經吃了一半。當時就覺得孩子餓了就先吃,沒什么。”
“逢年過節,我做一大桌子菜,他爸忙完回來,爺幾個都是吃完留下一桌子狼藉,我經常收拾到半夜......有時候孩子起來上廁所也會說,媽你別忙了,趕緊休息吧。”
老太太自嘲,那時候甚至還感動孩子懂事,可真的懂事嗎?真的懂事會讓自己母親收拾到半夜,沒有一個上來幫忙。
然后......記得大兒子剛上大學的時候,家里正要建新房,所有的錢都拿出來建房子了。
“這個時候大兒子說,同學都有筆記本電腦,他也要,不然上課都不好上。我們借錢也給他買了......”
“女兒比較懂事,留著幫忙,一天天的幫,但她也會抱怨。”
抱怨哥哥弟弟們不懂事,抱怨爸爸太縱容他們。
“平時做飯什么也是女兒做的多,可能是因為這樣,長大后她恨不得離開家,不想再做了吧。”
粟寶點頭:“所以她是覺得不公平了。”
老太太不知道多少次嘆氣:“他們畢業之后,我和他爸以為開始享福了,沒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