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只手則在商舟毛茸茸的腦袋上摸了摸,透著幾分安撫的意味。
“下午沒嚇到吧?”
他問的是商舟。
當然,也是旁敲側擊在關心小妹。
小孩如果沒事,大人自然也不會受到過多的驚嚇。
商舟搖了搖頭,“沒有的爸爸,下午姑姑帶我乘了公交車,看到了很多江邊的風景,很漂亮。下次放學,我可不可以自己坐公交車回家?”
商承有些意外,“不是打車回來的?”
姜予安放棄開車的事情他是弄清楚的,不過這兩個小家伙沒直接叫個出租回來,反而去乘坐公共交通,倒是讓他意外。
商舟向商承解釋,先是乘坐了公交,后面才打車回來的。
聞,商承也了然地點了點頭,并給出自己的方案。
“你現在還小,如果你能接受公交的出行方案,可以和李爺爺說。等你念了小學,再自己上下學。當舟舟,前提我也同你說好,一旦接受這個方案,你便不能再反悔,不能因為走路太累又改變主意要大人接送,明白嗎?”
商承教育小孩并不溺愛,也希望尊重他的想法。
不同意是出于他的安全考慮,那么小的東西,要是被拐走或者是走丟,都不知道能不能找回來。
他不希望商家再出現第二個悲劇。
但若是他堅持,提前獨·立自主也不是壞事。
從前商家還沒有這般發達的時候,父母來不及管他,他同樣是自己上下學。
那時條件更差。
學校和家里隔著幾公里的路程,全靠一雙腳走回來再走回去,別說接送的車,連公交車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