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枚心里門清,也不再鬧,和老太太告別之后就離開。
老太太看著時枚一個人離開,心里也不得勁兒,埋怨時臻太過小氣,揪著從前那點事兒不放。
這么多年都過去了,氣性不小,到現(xiàn)在還不給自己親妹妹一個臺階下。
也埋怨姜予安。
從前還覺得這個走丟在外的小外孫女可憐,當初小姑娘剛回來的時候,她也是可憐心疼得不行。
可這些年過去,逢年過節(jié)也沒有見小姑娘上門看看她這老婆子,就覺得到底是走丟在外的,一點禮數(shù)都不懂。
還得是養(yǎng)在身邊的孩子招人疼。
回頭再想想自己家發(fā)生的事情,樁樁件件哪個不是從姜予安回來之后開始鬧騰的?
分家、姐妹離心、老爺子不愿意給錢......
真是個禍害!
老太太心里有氣,到了別墅門口臉色也是不悅,誰也不愿意搭理。
眾人心里都知道她是個什么脾性,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也沒有把她的脾氣當回事。
反正當祖宗一樣供著就行。
她要什么就盡量滿足,自己這邊也顧及著自己的心情,不必因為這些早已經(jīng)見多了的事情而煩惱。
大家喊了老太太之后也不似從前那般活絡,氣氛一時有些尷尬。
也就是商榷那個膽子大、不在意其他的,拉著身邊的人談其他的,制造些許聲響。
老太太蒼老的眸光掃了一眼,拐杖在地上敲了敲,不悅道:“怎么,還生我老婆子的氣呢?”
“媽,你說哪里的話?我們可沒有生您的氣。”
時臻給她剝橘子,和和氣氣地反問,“您住院的開銷都是我們出的,吃飯用度我們也安排好,想回來就回來了,怎么談我們生氣呢?倒是您,身子骨不好,得開心些才是,可不能總這樣沉著臉,對身體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