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施舍。
*
乖乖女叫余青青。
父親嗜酒好賭,母親在她兩歲的時候跟人跑了。
聽聞她出生的時候,她父母還沒有到達法定結婚年齡,只在村里擺了酒席。
后來到了歲數,她母親早看透了她父親的本質,就是一個沒本事的酒鬼賭狗,于是卷了家里最后幾百塊錢乘坐大巴車走了。
左右沒有領證,走就走了。
那個年代連智能手機都沒有,交通也不算發達。
人走了,如同大海撈針,消息都沒有一個。
余青青是被她奶奶養大的。
那個時候還不算年紀的余奶奶,尚且有些手藝糊口,雖然掙得不多,但填飽肚子的能力還是有的。
余青青就是在奶奶的懷里,睜著葡萄大的黑眼睛,看著奶奶白了頭發、岣嶁了脊背、比同齡人蒼老許多歲、做著這些工作慢慢長大的。
和溫薏有些相像的是。
在念小學的時候,她也是期待過父親和母親回來看她。
只不過周邊小孩還有鄰居的論里,她磨礪狠起了心腸。
他們說自己是沒人要的孩子。
她媽媽把她給拋棄掉,跟著別人跑了;
她爸爸被戴了綠帽子,成天賭錢喝酒。
別人的孩子有爸媽疼愛,是寶貝;
她就是一個雜草。
因為這些話,余青青和很多人打過架。
小孩之間的小打小鬧,哭紅了臉也沒有人在意。
只有一次,余青青看她那酒鬼父親路過,扯著嗓子喊他,希望他能為自己做主。
可惜那人只掃了自己一眼,就滿臉嫌棄地離開了。
后果可想而知。
所有人都在笑話她。
笑話她是一個有娘生沒娘養,連親爹都不管她的小野種。
她也不知道哪里來的勇氣,撿起地上的石頭就沖那比自己高一個腦袋的小男孩砸過去。
結果是對方頭破血流。
她也一身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