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炸了橋,阻止了共軍的追擊,救了我們!”白京生對王金娜講完,已然是滿面淚水,便是他身邊的沙長海與吳華,也同樣得淚流滿面。
“阿賢把生的機會給了我們,他卻選擇了死亡!”吳華更是感慨萬千,同時也悔恨不已地道:“弟妹,當時應該是他帶著胡長官離開,由我斷后,是我對不起你呀!對不起你們全家!”
王金娜無話可說,她知道,如果張賢不那么選擇,那也就不會是張賢了;如果張賢不是這樣總是舍己為人,那么她也就不會愛上這個比自己還小上幾歲的丈夫!她的臉上也掛滿了淚水,這些張賢往日的同僚在提起張賢的時候,每個人無不懷著無比的敬仰之情,這是她的驕傲,同時也更加堅定了非要找回阿賢的決心。
“那么后來呢?”王金娜追問著:“我想知道他后來是怎么犧牲的?你們親眼見到他的尸體了嗎?”
白京生、沙長海與吳華三個人都面面相覷,同時又都搖了搖頭,白京生如實地道:“我也是聽到共軍的廣播才知道賢哥犧牲的,我是這些人里最后一個見到他的人,當時他立在橋頭,還在指揮著河那邊的戰(zhàn)斗,人還好好的,威武挺拔!”
聽到白京生這么一說,剛剛還有些悲痛的王金娜長出了一口氣,既然大家都沒有親眼所見,那么她就還是懷有一定的希望,雖然這個希望是如此得渺茫,但是總還是有的!
“陳大興呢?”王金娜又問道。在來南京的時候,許多十一師的隨軍家屬都托她打聽自己丈夫的消息,尤其是陳大興的老婆江小蓮,就帶著孩子到她家來過了幾回。
“陳大興也被阻在了河的北岸!”沙長海有些無奈地告訴她,同時道:“只是不知道他的生死!估摸著不是做了俘虜,就是陣亡了!”
“那么熊三娃呢?”王金娜又問著。
白京生與沙長海對視了一眼,這個時候,白京生也反應了過來,對著王金娜道:“要是熊三娃還活著,那么最能清楚賢哥下落的人,就應該是他了。只是他也跟著師長一起,被阻在了河的北岸!”
王金娜無法再問下去,沉默了半晌,自己自自語著:“也許……也許阿賢只是受了傷,他只是受了傷……”
三個人一片得沉默,吳華雖然十分不忍心破滅她的幻想,但還是告訴她:“雙堆集大戰(zhàn)結束之后,**在戰(zhàn)場上俘獲了我們很多的傷員,他們也不愿意承擔這些人的救治負擔,所以組織了很多老百姓把我們國軍的傷病員擔到了蚌埠前沿,交給國軍。連七十五師的師長王靖也蒙混在這些傷病員中,被抬了回來。為此,我跟幾個人專門去那里查看,希望能夠在里面發(fā)現阿賢,可是我們找了兩天……”他沒有再接著說下去,其結果已然可想而知了。
王金娜再一次陷入了崩潰的邊緣,只能任由淚水無聲地流將下來。
吳華想了想,勸解著道:“阿賢是很有主意的一個人,又這么聰明,這么多年過來,他都能夠逢兇化吉,這一次或許也會吧!”他說著,又想起了從前,接著道:“當年被鬼子攻破了常德城,他還能夠活下來,我想**怎么也比東洋鬼子要好一些吧?怎么也同是中國人,如果被俘的話,他就不應該有生命危險!或許那個陣亡的人不是他!”
一聽到吳華如此一說,于是更堅定了王金娜想要找到張賢的決心,不斷地點著頭,很明顯,吳華的揣測正是她所盼望的,當下果決了起來,認真地道:“我要去淮北,去雙堆集!我要親自去找到阿賢!”
“這怎么行?”吳華等三人一齊呼出了聲來。
“你一個婦女,怎么能夠一個人去那里?那里是敵人的地盤,再說這兵荒馬亂的,我們也放心不下來呀!”白京生堅決反對著。
王金娜擺了擺手,告訴他:“正因為我是一個婦女,所以**不會把我怎么樣的!”
三個人互相交換著眼神,想一想王金娜說得也不錯,的確,對于是一個手無寸鐵的婦女來說,就算是到了**的地盤里,**也不可能過于為難她。
“只是這路上不好走!”沙長海擔心地道:“我看這樣好了,要是大姐非要去一趟,我就豁將出去,陪著你去走一遭!”
王金娜有些感動,但是仔細想了想,卻又搖了搖頭,道:“我謝謝你了,只是你要是跟著去,身份就不一樣了,他們可能會把你當成特務抓起來,那樣的話,我也寸步難行了!”實際上,王金娜還有一個隱私,他不愿意有人知道她還認識**里的高官。
白京生也自告奮勇地要當這個保鏢,卻都被王金娜一口回絕了,無奈之下,白京生道:“好樣好了,我跟老沙一起,送你到蚌埠去,過了我們國統區(qū),你再自己往共占區(qū),怎么樣?”
王金娜還想回絕,卻又聽到沙長海懇切地道:“大姐,你就讓我們?yōu)閹熼L做點事吧,我們這些人都是他救回來的,誰也不相信他會這么著就走了,我們也很想得到他平安的消息!”
看著這兩個人雙眼淚汪汪的樣子,王金娜最終還是同意了。
白京生與沙長海又陪著王金娜回到了蚌埠,這里已經成了他們的傷心之地。
此時的蚌埠城,就是一處大兵營,這里不僅云集著李延年、劉汝明兵團的主力,同時還收容著從淮海戰(zhàn)場上,各處敗退下來的國軍,只是這些人一個個面容枯槁,毫無生氣,就仿佛行尸走肉一般。大家已經對勝利毫無指望,很多人抱著過一天算一天的打算,處處都籠罩著失敗的悲觀。其實此時,何此是一個蚌埠城,便是南京、以及所有的國統區(qū)里,這種失敗的絕望早已經充斥了國民黨政府的里里外外,便是前線的國軍士兵們,很多人也已經打定好了主意,只等著解放軍打過來的時候,舉起槍來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