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米每石0.6兩,紙幣八毛每石;粳米每石0.8兩,紙幣一元一毛每石;糯米每石1.2兩,紙幣一元六毛每石;燒餅面每石2兩,紙幣二元六毛每石…”
“那么也就是說糧食的毛利達到了15%,四海商行每天糧食的貿易額在5、6千兩之間,盈利在700-900兩之間?”朱由檢對著涂文輔詢問道。
作為代表宮廷參與四海商行經(jīng)營的涂文輔,現(xiàn)在倒是對自己現(xiàn)在這個職位感到非常滿意。
高于以往的年俸,還有根據(jù)盈利發(fā)放的獎金,雖然不及從前在司禮監(jiān)任職時收取的賄賂多,但是這日子卻讓他過的安心多了。
“是的陛下,按照我們的計算,這已經(jīng)相當于占據(jù)了京城一半的糧食售出量了。剩下的一半人口,一部分是因為跟某些糧商定下了三節(jié)結賬的長期合約,所以沒有同四海商行購買糧食。
還有一部分人,在鄉(xiāng)下?lián)碛凶约旱那f園,他們的吃穿用度,大部分都是從莊園內運入京城,因此不會向別人購買糧食。
因此各位董事認為,現(xiàn)在的糧食市場在糧食價格方面,我們可以再抬高10%的售價…”
“不必了,這個價格就很不錯,調整了糧食售價,京城百姓兌換紙幣還有這么高的熱情嗎?”朱由檢靠著椅子上,打斷了涂文輔的話說道。
涂文輔想了想又繼續(xù)說道:“玻璃燈罩、肥皂、玻璃器具等在商行內簡直供不應求,商行的各位董事希望琉璃廠、肥皂廠能夠擴大產量。”
“這些器具的產量不是根據(jù)京城人口進行計算過的嗎?就算相差一些,也不至于供不應求吧?”朱由檢有些疑惑的問道。
涂文輔立刻回答道:“玻璃燈罩比絹、紙做的燈罩更為明亮透光,且不必害怕被點燃。雖然價格比薄紙做的燈罩要貴,但是可以長久使用,算起來還是比較劃得來。
我們當初計算時,認為玻璃燈罩價格差不多接近絹做的燈罩價格的2倍,又容易打碎。因此每十戶人家,大約也就一、二戶人家會購買。
但是現(xiàn)在京城中人以上的人家,都在搶購著玻璃燈罩,他們有些是自己使用,有些人則是把玻璃燈罩及新出的香皂當做了拜年的禮物,還有些商人想要購買一些販運到江南去銷售,因此自然就短缺了。”
朱由檢只是想了想便說道:“肥皂在油料問題沒解決之前,擴大產能是不可能了。不過琉璃廠這邊已經(jīng)摸索出了成熟的配方了,倒是可以擴充產能。
這樣,你再去同四海商行董事們商議下,琉璃廠這邊出配方和技術指導人員,四海商行出股本投資建立新廠。琉璃廠占4成股份,四海商行占6成。”
涂文輔頓時有些愕然的說道:“陛下,現(xiàn)在琉璃廠的制作品在京城供不應求。今年開春運河解凍之后,南方必然同樣會熱銷,京城人口還不及南方蘇州城人口的三分之一,這擺明了賺錢的生意,又何必讓外人分上一份?”
朱由檢不滿意的說道:“四海商行的董事既然能夠支持朕的決議,那就不是什么外人。如果我們吃肉,連口湯都不給別人喝,你覺得以后還會有人愿意同宮內合伙做生意嗎?
而且過完元宵節(jié)之后,紡織、冶鐵的工廠建設計劃就要放進日程里了,我們那里還有這么多錢去投資新的琉璃廠?
只要能夠擴大產能,就算是4成的利潤也是相當大的。我們不僅僅要把這些新產品賣到南方去,還有賣到海外去,草原上去。有這么大一個市場,我們應該發(fā)愁該建設多大的玻璃制品廠才對。”
對于崇禎的樂觀,涂文輔總覺得有些不靠譜,這些海外蠻夷的地方都沒有什么產出,他們真的有這么多錢來購買大明的貨物嗎?
不過他也不會在這個時候去潑皇帝的冷水,反倒是熱切的恭維起崇禎的遠見卓識了起來。
送走了來匯報四海商行銷售狀況的涂文輔之后,王承恩拿著幾分文件走了進來。
準備起身的朱由檢有些奇怪的問道:“這個時候,還有什么人上奏章給朕?”
王承恩小心的說道:“是大司馬王太倉和山海關總兵趙率教,從山海關發(fā)來的聯(lián)名奏章。”
朱由檢坐回了椅子上,對著王承恩點了點頭說道:“那你念念,朕聽著。”
聽著王承恩讀完了王在晉、趙率教的奏章之后,朱由檢思考了許久才緩緩說道。
“你替朕記錄下,以朕的名義給王尚書寫份私信。首先:對于他同趙總兵兩人,為了大明安危做出的貢獻,朕表示感謝。
其次:對于他們兩人提出的,對軍官名下土地暫時不做清理,朕以為是不合適。
朕同意按照軍職大小授予一定面積的土地,但是不能完全免去田稅。
免稅田應當按照在職軍人、烈士烈屬、傷殘士兵進行劃分,而不是按照軍職大小進行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