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琪芳、姜云龍同福王世子朱由崧一起站在了上書房,雙方看到彼此時都很驚訝,不知道皇帝一起召見他們,究竟要做什么。
朱由檢看著三人一頭霧水的樣子,便開口解開了三人的疑惑,“朕要求你們一起過來,是想要交給你們一個任務。
此次黃金法案頒發之后,因為天下百姓對于經濟方面的一無所知,導致許多百姓盲目的拋出黃金,差點就擾亂了市場。雖然現在事情終于走回了正規,但是一些百姓也因此受到了不小的損失。
為了避免再次發生像這次的事故,所以朕希望華秘書官、姜秘書官和福王世子一起,做一項經濟研究,讓大明百姓了解一下基本的經濟常識。
當然這件事對于朝廷來說也是有好處的,如果天下有一半百姓認同了你們最終的研究成果,那么今后朝廷制定經濟政策的時候,對于大多數百姓的選擇就能作出較好的預測。
不知道你們明白了朕的意思了嗎?”
對于皇帝的話語,朱由崧是聽的一頭霧水。老實說,從洛陽跑到京城之后,他的小日子過的還是相當舒適的。
在洛陽時,雖然他是身份尊貴的福王世子,在洛陽城內幾乎可以為所欲為。但即便是他再怎么折騰,也出不了圍著洛陽城的四面高墻。在這么狹小的天空下生活了20多年,就算洛陽城再怎么風景秀麗,在朱由崧眼中也不過是一座大監獄而已。
事實上在長期的監禁生涯中,明朝的藩王不是行為怪異,便是完全沉迷于酒色之中,很少有正常人。像朱載堉這樣才能出眾的宗室子弟,完全是鳳毛麟角。
出了洛陽城前往京城的路途上,是朱由崧生平最為快活的時候。即便是路邊一個農夫耕耘田地,都能讓他注視許久。
原本他以為,短暫的行程之后,進入京城后又要回到過去那種近似囚居的生活。不過朱由崧的性格一向較為軟弱,已經打算收拾心情,再度回到過去的藩王世子生活。
不過,他沒想到那位堂弟皇帝倒是個仁厚的人,不但命令他進入燕京大學學習,還特別準許福王父子的活動范圍擴大到了京城以外的30里之內,如果超出這個范圍,也只需要提前報備就是了。
雖然他的父親很是抱怨,這位少年天子過于小氣,不但大量收回了福王府名下的田產,還削減了許多朝廷提供給王府的太監、雜役等人員。
但是朱由崧心中卻不盡認同父親的看法,在他看來,只要能夠保證現在的這種自由生活,就算是把田產全部交出去,也是值得的。
否則便是府內堆滿了金山銀山,這他們父子也不過是一雙關在金絲籠內的雀鳥罷了。花不出去的錢財,對他們又有什么意義呢?再說了,身為大明藩王,朝廷還真能看著他們餓死不成?
為了保住現在的這點自由,朱由崧心里倒是完全站在了崇禎這位堂弟這邊。他覺得,最好這位堂弟能夠長命百歲,起碼要活的比自己長久一些,千萬別像他的父兄一樣,壽命不永。
至于父親同祖母心里的那點奢望,朱由崧心里是一點都沒去考慮過。能夠比過去活的自由一些,已經是他最大的心愿了。至于想要更近一步,那未免就有些得隴望蜀了。
而他在燕京大學內的學習生活,也終于讓他找到了一些生活上的樂趣。對此,他倒是越來越喜歡上,在大學內和同窗研究學問的生活了。
他正享受著這段大學生活時,卻突然被崇禎叫了過來,說是要讓他負責關于某個經濟問題的研究。他還在摸不著頭腦的時候,站在他邊上的華琪芳,到是不慌不忙的對崇禎說道:“不知陛下想要臣等研究的經濟問題是什么?”
朱由檢看著他點了點頭說道:“朕想要你們研究的,便是關于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
簡單的來說,便是研究國民財富的增長源泉究竟什么,增長的方式又有那幾類。當然朕已經提你們準備了一些資料和框架,接下來你們需要做的,便是做一個生產調查,把確實的數據填充進去。
總的的來說,財富的本質應當是人的勞動;而促進生產力發展的手段是分工;社會分工引起的產品交換,及作為交換媒介的貨幣。最后則是,國民財富的增長最終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即工資、地租和資本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