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過后,京城百姓開始從一年一度的春假中慢慢回歸到了往日的生活。因為后金入侵大明而突然爆發的戰爭,使得滯留北京無法面圣的**王國使臣沈器遠、具適河,終于獲得了崇禎的接見。
自從崇禎登基之后,一向對**王國不怎么關心的大明一反常態,先是強行將光海君接去大明,接著便是強行租借了鐵山郡等地區,去年還派出了一支勘察隊伍在北**四處采訪取樣,這使得現任的**國王李倧大為惶恐了起來。
于是崇禎二年**王國派往大明的冬至使,李倧一改以往派遣無足輕重之人前去,而是以全羅道觀察使沈器遠作為正使,前往大明向崇禎致賀。
沈器遠不僅是己卯名賢沈達源的后裔,對儒學甚為精通。他還是幫助李倧登上**國王之位的"靖社功臣",可以說是李倧最為信任的幾人之一。
原則上,**每年要向大明派出三次使者,一次是崇禎的生日,一次是皇太子的生日,還有一次則是冬至。**本是李成桂篡高麗國而建立的王朝,這個高麗和唐時的高麗可不是一回事。
因為李成桂得國不正,加上此時的大明正是極為強勢的開國君主朱元璋時代,因此彼時的李成桂為了能夠借助大明的強勢威懾國內的高麗余孽,便采取了慕華和事大的原則,每年派出了4撥使者出使南京,這些使者也被稱之為朝天使。
當然,李成桂如此頻繁的派出使者出使大明,也不是像他說的那么好聽。這些使者的任務:一是為了打探大明國內的情況,和明國朝廷對待**王國的態度變化,以防備明軍突然襲擊**王國。
二則是將那些德高望重,但又心懷高麗的大臣遣去大明,好讓他可以在國內沒有阻擾的清洗高麗余孽罷了。
等到**和大明都進入了穩定期之后,這些原本背負的特殊任務的朝天使,在政治上的任務就開始漸漸減少了,但是通過朝貢貿易來購買國內缺乏的物資,或是給予商人庇護,從中賺取兩國貨物貿易的差價的任務,倒是開始成了這些**使者的主業了。
**使者出使任務的變味,也使得大明朝廷開始縮減**朝天使的來訪次數,戶部對于**使者每次來京都把精力放在朝貢貿易上,便覺得大為不滿。他們實在是忍受不了自己買下一堆無用的**貨物,較為搶手的人參、海物等**特產,大多被**人在市場上拋售出去了。
這樣一堆無用之物被甩給了戶部,而戶部還要賞賜一批值錢的大明貨物出去。他們還常常喜歡向皇帝請求額外的賞賜,這顯然是一個賠本的買賣,感到肉疼的戶部官員自然是不樂意接待他們了。因此他們多次向皇帝建議,干脆讓**王國每年只派出一趟使者,這樣可以給大家省去很多事。
朱由檢還沒有考慮好戶部官員的建議,所以決定先見一見這次**的正副使再說。同此前那些戰戰兢兢,一副小家子氣的**使者不同。沈器遠雖然說不了中國話,但是樣貌和氣度上倒也頗有可觀之處。
副使具適河是一名精通中、朝、日、滿多種語的人才,只是外貌看上去實在有些丑陋。如果不是這次出使事關重大,李倧、沈器遠需要一名能夠正確的傳達雙方意見的通譯,這個副使還落不到這個地位不高的綾城具氏的庶子頭上。
有著具適河準確而不失文采的翻譯,朱由檢同沈器遠聊得還算不錯。不過當沈器遠委婉的向崇禎提出,希望能夠減少**供給給東江鎮的糧食,和希望能夠取得鐵山郡的一部分行政權力時,朱由檢原本輕松的神情頓時不見了。
他嚴肅的看著沈器遠許久之后,才開口說道:“李倧這是打算背叛我大明,投靠后金國了么?”
聽到大明皇帝嚴厲的語氣,具適河只是震驚了一下,便冷靜的向身邊的沈器遠傳達了崇禎的意思。沈器遠立刻從賜座上撲到在地,對著崇禎一邊叩首,一邊迅速的說道:“小邦臣服于天朝2百余年,從來沒有過背叛天朝的意思。
壬辰倭亂,若不是神宗皇帝發天兵助之,小邦已然破滅。天朝對小邦有再造之恩,小邦上下銘感五內,豈敢忘恩負義,背叛天朝。
我**乃天朝之藩籬,也屬于中華之一份子。女真乃韃虜也,其國虎狼之性,國中上下不識中華文字,不明圣賢之道,一番蠻夷作態。小邦雖然偏據海外,但也知道人倫綱常,豈能背叛天朝而入蠻夷之邦。還請陛下明鑒。”
朱由檢看著面前兩名跪拜在地上的**人,思考了許久才一字一頓的說道:“朕希望你們接下來好好記住朕的話,將朕說的話一字不漏的傳達給李倧。
大明和后金之間的戰爭,就是中華文明同蠻族之間的戰爭,這場戰爭不僅僅是為了保衛大明之間,也是為了保衛所有認同中華文明的國家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