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許心素并沒有表現出對琉球、臺灣地位重要性的懷疑,但朱由檢已經觀察到他臉上不以為然的表情了。
崇禎只是轉念一想,便已經明白過來,他的這番話對于許心素來說,還是過于超前了。即便這位是大明對海外形勢最有體會的海商群體,但此刻也依然沒有把海洋當成是可以隨意往來的交通要道。
因為,此刻的航海技術還沒有真正進入到自由航行的地步,任何一條跨越大洋的航線,都可以算是海商們的傳家之寶。在這樣的狀況下,背靠浩渺太平洋的琉球、臺灣,他們所受到的威脅不是來自于太平洋的一面,而是北方的日本列島。
即便西班牙人占據了菲律賓群島,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南洋諸島的影響力日趨增長,但是對于中國海商來說,這些歐洲商人或是兼職海盜們也只能在南洋欺負一下島上的土人,他們想要在中國沿海地區掀起什么風浪,還是沒有這個實力的。
特別是當朝廷將臺灣島收入治下,大力開發臺南平原的現在,包括許心素在內的海商們大都覺得,即便是讓南洋的歐洲商人們團結起來進攻臺灣島,他們都未必能拿的下,更別提直接進攻大陸了。更何況,這些歐洲商人也不是鐵板一塊,他們自己之間就打的視若仇敵的。
而日本雖然實力不錯,但是日本距離**只是隔了一道海峽,不必通過琉球、臺灣來作為跳板。以日本的航海技術,占據琉球已經差不多是極限,再想要進攻臺灣,恐怕就力有未逮了。
所以,在這個時代的大明商人眼中,琉球、臺灣的重要性,大約還不及廈門和澳門兩地。不過隨著臺灣北部發現了金礦,南部平原的開墾拓殖,琉球附近開發的捕鯨漁場,這兩處地方才真正的落入到了海商們的視野之中。
崇禎想明白了許心素的心理之后,隨即便轉移了話題說道:“總之,臺灣北部的開發是必須要加快的,這不僅僅關系到我大明日后對琉球、日本的控制。眼下來看,臺北雞籠港也是我大明商船前往美洲航線的重要據點。
不過想要加快開發臺灣北部,沒有足夠的移民人口是不行的。現在大明的移民擔心臺灣北部的生活環境,而不愿意前去。朕覺得,我們可以采取政策加以引誘。”
許心素有些好奇的張嘴問道:“引誘?陛下這是指…”
朱由檢沉默了片刻才說道:“這世上比生命更有力量的,不正是金錢么?現在市面上黃金兌換白銀的比例,已經快要超過115了,那些曾經極力賣出黃金的人,現在也正不斷的在市面上搶購黃金。
就連街頭的平民百姓也在議論購買黃金的可能性,所以只要用臺北的黃金去引誘他們,朕以為,自然就會有人去冒這個風險。除了現在已經開發的那些黃金礦區之外,其他尚未開發但有可能儲備黃金的區域,可以對平民出租開放。只要他們將開采的黃金出售給朝廷即可。
考慮到不少人也許會因為缺乏旅行費用無法成行,你可以同內務府商議一下,開辦一個黃金移民公司,向那些想要去臺灣碰碰運氣的人貸款,作為旅行經費…”
對于崇禎的提議,許心素倒是頗為心動。臺灣北部的黃金開采,一直都屬于內務府的禁臠,不管是他還是鄭芝龍都無法染指。而他比鄭芝龍稍稍走運一些的是,擁有雞籠和淡水兩個港口管理權的他,還是可以從黃金開采中分享一部分利益的。
而雞籠港發展越好,臺灣北部開發的程度越高,他的收益也就越高。更何況向這些移民發放貸款也是極為有利可圖的事,就算他們去了臺北沒有找到黃金,光是修建港口和開墾臺北的其他工作,就足夠讓這些人賺到足夠的錢償還貸款了。更別提,這筆貸款的大頭還會以船費的形式返回到他自己的手里。
對于這樣有利可圖的生意,許心素自然是千肯萬肯的,不過在他想要同意之前,卻心念一動,想起了這些天來在他腦海中揮之不去的一個想法,讓他想要趁著這個機會向皇帝作出一個請求。
事實上,這個想法很早就在他腦子里隱隱成型了。只不過他擔心皇帝覺得他貪心不足,所以遲遲沒能表露出來。但是隨著這次海商協會的例會召開,皇帝對于劉鵬丟失西貢事件的處理,和對于海外諸藩國的態度,使得他內心深處的想法再次活躍了起來。
趁著皇帝同他談起臺北移民問題的時候,許心素終于忍不住向崇禎試探的提道:“陛下對于臺灣移民問題的解決辦法,臣覺得大為可行。不過臣也想借著今天的機會,向陛下匯報一下琉球和日本的問題,還請陛下準許。”
朱由檢有些意外的問道:“琉球和日本還有什么問題么?你先說給朕聽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