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否認在外聚餐并沒有花費這么多,那便是證實了他們的確有私下聚餐議事之事,這不是證實了他們有結黨操縱朝政的事實。
陸澄源、錢士升等人不由向一邊的朝班中望去,想要讓李標、錢龍錫等人出來說幾句公道話,幫助他們轉移開皇帝的注意力,也好讓他們度過眼下的困局。
不過令兩人失望的是,李標、錢龍錫等人都避開了他們的目光,倒是楊維垣等閹黨殘余觀望著皇帝的臉色,似乎想要借這個機會展開反擊了。
身在局內的陸澄源發覺自己已經無法置身事外,于是便心下一橫,搶在了楊維垣等人之前,硬著頭皮向著皇帝說道:“陛下,臣等固然有錯,但陛下豈能以廠衛刺探官員的行止,這可不是陛下治國的道理。”
發覺繼續這么下去,他們這些人倒是成了結黨謀私的小人之后,為了不敗壞自己的名聲,陸澄源不得不冒險去激怒皇帝,批評大明文官們最為忌諱的廠衛治國之策。
雖然在這樣激怒皇帝之后,陸澄源并不覺得可以逃過皇帝暴怒后的肉刑,但是卻好歹能夠保住他們的名聲。即便是被皇帝趕回家閑住,因為批評皇帝依重廠衛被趕回家,也好過結黨謀私被趕出京城。
陸澄源成功的激怒了崇禎,但卻未能得到他想要得到的結果,朱由檢憤怒到極點之后倒是顯得越發冷靜了。
他用手指著下方跪著的陸澄源說道:“夫子說得好:巧令色,鮮矣仁。朕看你倒是很符合這句話啊,所以說,朕寧可同真小人打交道,也不愿意同你這樣的偽君子打交道。王承恩給他們念念,也讓大家聽聽,朕究竟是怎么以廠衛治國的。”
殿內眾人都有些愕然的抬頭看向了王承恩,不知道皇帝這話說的是什么意思。
王承恩好整以暇的從身邊拿出了一張報紙,然后便看著上面念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主要是批評京城一些官員揮霍過度,即便是皇帝在外出征,薊州百姓還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們也還是夜夜笙歌,一餐花費數十上百元,折合人均大約為十元每餐。
而京城官員的俸祿雖然幾經改革,大部分的中、低階官員每月俸祿也就在15-45元。以他們的俸祿,根本負擔不起三天兩頭的出外聚會。
作者還對京城各階層百姓的收入做了一個分析,論證了一下,這些官員的一餐之費,已經抵得上普通百姓之家一個月的收入了。
王承恩最后念道:“…陜西災民一戶一日伙食尚不足五分錢,這些朝廷官員如此豪奢,寧不心中有愧乎?
這是今日大明時報上刊登的文章,每日最新的大明時報都會送到宮內,交給陛下御覽。陛下剛剛所,都是大明時報上刊登的信息,并不是什么廠衛遞交的密報。”
朱由檢這才看著下面的官員們不客氣的說道:“朕今日才知道,原來民間常說:只需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究竟是什么意思了。
看了你們今日的表現,豈止是百姓點不得燈,就算是朕也一樣點不得,要不然朕不就成了廠衛治國的昏君了?”
蔣德璟看了一眼面如土色的陸澄源等人,又看了一眼面露喜色的楊維垣等人,心中不由嘆了口氣,知道這個時候他必須要站出來了。
和一心想要打倒內閣的陸澄源等人不同,蔣德璟雖然對黃立極等閹黨成員一樣有所不滿,但他卻是認為朝廷現在的格局應當是宜靜不宜動的一派官員。
在蔣德璟看來,公道和正義的確是應當得到伸張的,比如東林黨人此前受到的迫害應當得到**。
但是,東林黨人同閹黨之間進行斗爭的目的,不就是為了采用何種方式治理這個國家么?現在大明的各個方面都在逐漸好轉,為了能夠讓這種好的勢態能夠持續下去,那么一心想要為這個國家好的官員,都應該彼此忍耐的維持朝局的現狀才對。
在一片寂靜,只聽到崇禎訓斥聲音的大殿內,蔣德璟終于走了出來,對著皇帝說道:“臣蔣德璟想要向陛下呈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