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允彝雖然心情甚為感動,但還是恭恭敬敬的行完了半禮后說道:“學生雖然得陛下看重,但是君臣之禮不可偏廢,這也是陛下治國之正道啊。”
朱由檢苦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后說道:“彝仲還真是老實人啊,算了你且坐下說話。你這次來,可是向朕提交關于青年學會的創建辦法么?”
夏允彝從懷中取出了一份奏折,遞交給了一邊的呂琦,然后口中說道:“是,學生已經將這幾月來思考所得寫成了文字,還請陛下御覽審議。”
朱由檢從呂琦手中接過了奏折,然后細細的翻看了起來。一刻鐘后,翻看完奏折的崇禎皺著眉頭直起了身子。
他看著夏允彝心懷疑惑的問道:“彝仲的意思是,這青年學會還是要從各地文社中招募人手么?”
夏允彝望著崇禎認真的說道:“是的陛下,學生已經仔細思考過陛下的要求。學生以為,陛下想要學生創建青年學會,終究還是為國家儲備人才,從中挑選有識之士,以備日后進入仕途時,能夠協助陛下治國輔政。
而天下之有識見的人才,莫不是出自于讀書人之中。而讀書人中有才備,有能力,又有意愿改變朝政弊端的,又以各地文社中的士人居多。
如現今南方諸多文社以興復古學,將使異日者務為有用為主張,集合為一大社曰:復社。去歲復社于吳江尹山召開大會,四面而來者幾達數千人,大會足足召開了一月之久。
南方精英差不多已經盡入復社之內,若是不能將這些人納入到青年學會中,恐怕今后必然會成為我青年學會之對手,則異日未必不會有黨同伐異之事。
學生以為,為了避免這種局勢的出現,則青年學會應當從創立開始,就將各地文社的有志之士納入,如張溥、陳子龍等,都是南方年青士人中的姣姣者。不僅才學勝于學生,在士人的名望中更是遠勝于學生。
若是他們能夠成為青年學會的一員,則青年學會必將成為天下士人趨之若鶩之所在,陛下所需要的青年俊杰,必然如魚趨淵,皆入學會矣。”
朱由檢搖著頭笑著說道:“看來彝仲還是沒有完全理解朕的意思,朕要的青年學會,可不是為了挑選幾個協助朕治國的人才。彝仲以為,今日的大明是不是需要變革?”
對于這個問題,夏允彝連思考都沒有思考,便回道:“今日我皇明百姓生活困頓,邊防疏漏難以御敵,官吏**國庫空虛,自然是需要變革的。”
朱由檢隨即說道:“是啊,現在人人都知道我大明需要變革,但是知道要如何去變革的人寥寥無幾,有能力、有意愿、又肯付諸行動去變革大明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如何引導這個國家去變革,如何帶領百姓去變革,如何行動起來參與變革。朕以為,非年青人是不能做到的。
因為年青人尚有改變現實的勇氣,而老年人卻已經被現實所改變,只想著保住他們手上現有的好處。
所以,朕希望你創辦這個青年學會的目的,不是為朝廷輸送幾個官僚,而是希望能夠借助這個組織去將大明的年輕人組織和領導起來,帶領他們去改變那些不合理的現實,從而成為改革大明最為堅實可靠的支持者。
至于你所說的那些文人名士,也許他們的名氣的確不小,但是如果他們并無意改變這個社會,只是想要利用文社來抬高自己的名望,從而獲得一條入仕之途,那么這樣的人對于青年學會來說又有什么意義呢?”
夏允彝沉默了許久,才對著崇禎解釋道:“雖然有些文社中的士人的確是如陛下所,但是也并非所有參與文社的士人都是這么想的,還請陛下明察。”
朱由檢搖著頭說道:“朕可沒這么多功夫去明察,所以只要青年學會設立一個門檻就好了。
除了學會的委員之外,普通成員超過35歲或是擔任七品以上的地方主官時,都要主動申請退會,或是被學會所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