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樣的風雨飄搖的處境中,錢謙益終于決定聽取柳如是給他的建議,大張旗鼓的查辦此案,但是卻一個不殺。這樣既能夠滿足皇帝和黨內強硬派的要求,卻又不會太過得罪清流和江南士大夫們。
錢謙益的決定自然是引起了軒然**,于是清流及江南士大夫的怒火迅速從皇帝轉向了首輔和內閣。此前他們對于皇帝的批評還是非常隱晦和注重方式的,畢竟崇禎手中掌握的權力比其兄長和祖父要大的多,這些士大夫們還是有些擔心自己和家族會不會受到報復的。
但是對于首輔和內閣的批評,他們顯然就大膽的多了。在大明時報沒有發聲的狀況下,民間輿論幾乎就是在一邊倒的批判錢謙益和他所領導的內閣,給錢謙益貼上了偽君子的標簽,這讓錢謙益也是有些惶惶不安了起來。
不過也就在這個時候,朱由檢在崇禎十二年的授爵授勛儀式上,公開表達了對于錢謙益對左順門事件處理方式的支持,并向眾人如此說道:“…有些人總想為這些人的行為找借口,認為他們的上書是出于赤子之心,并不帶有什么惡意。
但朕以為這并不是一起簡單的臣民向君父陳述意見的事件,而是某些人試圖利用上書為自己撈取個人利益的政治事件。
大家都很清楚,當前的大明正面臨著百年一遇的大旱災,在這個當口全國上下都應當團結一致,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人出人,有糧出糧,幫助災區百姓共同度過難關,這才是大明當前的第一要務。
但是,就有這么一些官員和縉紳,他們平日里常常把百姓的利益掛著嘴邊,可一旦為了百姓的生存動了他們的利益,這就變成了朝廷與民爭利的惡政。在朕看來,某些官員和縉紳心中并無百姓,也無君父,他們心中只有自己而已。
僅僅因為朝廷賑災會觸動自己手中的那么一丁點利益,他們就不惜借助天象示警來恐嚇朕,試圖挑起朝中的政治斗爭,攪黃了朝廷對于災區百姓的拯救行動。
朕要在這里說一句,他們這是妄想。就連普度眾生的佛門都有金剛護法,知道除魔衛道,方才是真正的大慈悲,難道朝廷手中的政權就是中看不中用的擺設嗎?
為了保證朝廷賑災各項政策的落實,朕將會毫無保留的支持內閣作出的各項征糧政策。任何敢于抵制征糧政策的集團也好,個人也好,都將會被視為國家之敵,國家將會動用強制性的武力進行**,直到消滅…”
自崇禎七年之后,授爵授勛已經成為了每年例行的一項政務。和過去的爵位代表著特權和財富不同,崇禎朝的授爵授勛更像是一種榮譽和身份。而且授爵授勛的對象也從軍人擴大到了官員、商人和各行業的勞動模范。
特別是在崇禎十二年,為了籌集賑災資金,崇禎下令出售了30個子爵爵位和90個男爵爵位。雖然大明的勛爵已經很少從皇帝那里獲得賞賜,但是獲得了爵位的人員依然擁有著見官不拜、面見皇帝和入選元老院參政的權力,特別是這些勛爵在海外時都能獲得屬國的優待,因此大明的爵位對于商人來說還是極有吸引力的。
這120個爵位,幾乎占了過去數年里朝廷冊封爵位總數的一倍,但是出售這些爵位獲得的收益也是極為龐大的。子爵的爵位平均價格約為25萬大明元,男爵爵位約為10.8萬大明元,此次出售爵位給戶部增加了1722萬大明元的收入。
如此龐大的爵位拍賣收入,讓原本極為抵制的出售爵位的官員們都感到相當震驚,這筆巨款已經足夠讓朝廷解決掉目前面臨的大多數麻煩。然而讓人詫異的是,依然有商人和工廠主對于爵位的拍賣方式不滿,認為本次爵位拍賣中限制過多,讓許多人無法參加,這顯然是有人做了手腳。
對于朱由檢來說,這次拍賣爵位獲得的金額,也是讓他有些震驚的。畢竟一開始他覺得有個三分之一的數目,就已經相當不錯了。但是他未曾想到,這些口口聲聲喊著生意難做的商人們,居然輕易的就調動了這么大筆款項,為自己購買了一個不能世襲的爵位。果然,戶部的稅務部門,完全不是這些奸商的對手啊。
ps:崇禎十二年,金銀紙幣的兌換價:115.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