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最小的編制是班,定額為十五人。不過明軍將士更喜歡叫一棚,因為他們在新兵訓練時皆食宿在一棚之內,故此得名。班長也稱為棚目。
中士陳五一,就是近衛一軍三師七團19營三連六排第五棚的一名棚目。從他的的軍銜就能看得出,他已經是服役四年以上的老兵了。根據大明陸軍的軍銜管理辦法,服役第一年的列兵為新兵無軍銜,服役第二年授予三等兵,服役第三年授予二等兵,服役第四年授予一等兵。
普通士兵到一等兵基本算是到頭,但是如果在前三年內表現出色的,則可以突破一等兵的軍銜,授予下士軍銜。下士也是明軍最低一階的軍官,可以擔任一棚的副棚目。而再表現出色一些,在訓練中立功受獎的,則可再晉升一級成為中士,成為一棚的棚目。
至于上士這個軍銜,如果沒有參加過戰爭,普通士兵是很難在和平年代中獲得的。因此陳五一能夠成為一名中士棚目,可見他在日常訓練中已經是相當出色了。
而對于陳五一自己來說,在從軍之前他也只是一個河北鄉村的普通青年,并沒有什么讓人眼前一亮的才能。他之所以投軍,純粹是因為家中人多地少,父親又出不起錢送他去城里的工坊當學徒,在家中吃不飽的他聽說軍中不僅能夠吃飽飯,還有紅燒肉可吃,便不顧父親反對,自己跑去鄉里報名參軍了。
在新兵營里,他終于吃到了平生第一頓飽飯,紅燒肉配死面餅子。他當時吃到第一口紅燒肉的時候,腦子里就想著,能夠吃上這樣一頓,這條命算是賣給皇上了。在陳五一看來,吃了人家的飯就應該受人管。
因此不管新兵營的訓練項目有多么苛刻,他也依然拼盡全力去完成了,并沒有像那些聰明的新兵一樣,練到某個程度就開始裝死。大明的**謀部自己也是才成立不久,那些參謀軍官們制定訓練計劃時,其實并不是一開始就是合理的。
在某些時候,新兵營就成為了這些訓練計劃的測試考場,他們通過新兵對于訓練計劃的接受程度來增加或減少運動量。那些和軍官交好的新兵們,知道了這件事之后,自然不會去拼盡全力給自己找麻煩了。
但是對于陳五一這些老實人來說,卻每一次都會把身體中所有力氣都用完為止。在他們看來,力氣毫不可惜,用完了睡一覺就恢復了,既然皇上能夠讓他們吃飽飯,還不時的提供葷腥菜蔬給他們,他們怎么可以偷奸耍滑呢。
于是,像陳五一這樣的老實人最后都進了待遇最好的近衛軍,而那些新兵營內的聰明人則被派去了守備部隊。經過了這件事的教育之后,陳五一更加相信,只要老實的按照皇上制定的規矩去做,他們這些老實人是不會吃虧的。
陳五一在日常訓練中變得更為刻苦,而他的表現也被上官看在眼中,最終一步步的走到中士棚目的位置。說來也是奇怪,在他參軍之前,他最害怕的就是上戰場,因此在新兵營中的日子里,幾乎每個晚上都在祈禱,自己最好不要被派去邊軍。
但是隨著日子一天天度過,陳五一赫然發覺,自己距離退伍的日子已經不足100天了。按道理說,能夠安全的度過自己的服役期,這原本應該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但是陳五一卻發現,自己并不開心,反而覺得心里空落落的。
因為軍中充足的飲食和大量的體力訓練,陳五一不僅比參軍前長高了半個頭,身體也變得勻稱而富有肌肉,不再是五年前那個瘦骨嶙峋的農村少年了。在他的棚內,他是受人尊敬的中士棚目,不管那些士兵在入伍前是什么家庭出身,見到他時都要首先敬禮,并接受他的管理。
隨著退伍日期的接近,陳五一突然恐懼了起來,離開了軍隊之后,他不知自己還能做什么。在軍中的生活其實極為簡單,只要訓練讀書學習,一天很快就過去了。但是回到自己那個鄉村的家中,他就要開始像從前一樣,成為一名佃戶的兒子。
在那里,他將失去自己現在的身份,人們看到他時,只會輕蔑的稱他為陳佃戶家的,而不會向他敬禮,尊敬的稱呼他為“陳棚目”。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他就會想著這個未來場景而夜不能寐。
陳五一也曾經悄悄的向自己的上官詢問,自己可否延長服役期。但是上官對此也無能為力,因為現在軍中士兵的入伍和退役已經不再歸軍中將領自己管轄,而是由**謀部進行統一規劃的。
即便陳五一能夠被**謀部留下,他也將會被派往其他軍隊去,除非他能夠被推薦進入到陸軍軍官學校學習,成為一名真正的軍官。但是,現在的陸軍軍官學校已經不是起初這么好進了。
當年陸軍軍官學校剛剛建立,大家都不愿意前去,擔心離開了軍隊之后,自己的位置被旁人搶了去。因此陸軍軍官學校建立初期,邊軍中的推薦名額就成為了一個抓差的活計,很是讓那些沒有背景門路的中低層軍官抱怨了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