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察了三個武器工坊之后,在兵部的一間小跨院內,朱由檢和兵部、工部的兩位尚書對武器工坊的工作進行討論。
不管是工部尚書薛鳳翔還是兵部尚書王在晉,對于軍器局、兵仗局、火藥局的混亂早就有所耳聞,但是他們顯然沒想到會是這么觸目驚心的局面。
不過兩位尚書同樣知道,圍繞著這三個武器制作局的背后,是牽涉到工部、兵部官員胥吏還有宮內太監們的龐大利益,就算他們身為兩部尚書,也一樣有些得罪不起。
看著兩名尚書期期艾艾了半天,也只得出了一個更換軍器局、兵仗局、火藥局正副大使的一個提議,朱由檢終于有些忍耐不住了。
“這三個局已經從上到下爛到根子里了,只更換兩個主官會有用嗎?從原料進出口到武器入庫,那個地方沒有****的痕跡?兩位尚書的建議,不過是換湯不換藥罷了。”朱由檢臉色嚴峻的的說道。
工部尚書薛鳳翔不由小聲辯解道:“軍器局、兵仗局、火藥局不僅僅支持這京營軍士的武器、鎧甲、火藥供應,還擔負了一部分遼東軍的武器供應,如果大動干戈的進行調整,臣恐怕會耽誤遼東的軍務啊。”
“讓軍士們拿這樣的武器裝備去作戰,和讓他們赤手空拳上戰場有什么區別?朕覺得長痛不如短痛,中斷一段時間的武器供應,也比常年提供不合格的武器裝備要好。”朱由檢毫不客氣的反駁了薛鳳翔的說法。
王在晉和薛鳳翔對視了一眼之后,就對著崇禎說道:“那么陛下想要如何整頓三局?”
朱由檢考慮了下就說道:“三局合一,改名為北直隸兵工廠,取消各局的監督內臣,兵工廠不再接受工部管理,而是劃到兵部名下。兵工廠內的工匠將免去匠籍的約束,不再執行班役政策。
兵部對兵工廠有監管的權力,但不再負責直接營運。工部原向各地征收的制造原料,改成折色由戶部征收。兵工廠按照五軍都督府訂購的武器數量進行生產,原料自行購買。
兵部的武庫劃歸五軍都督府經歷司管理,不過兵部可以繼續監管武庫的運行。每年五軍都督府采購的武器數量由兵部進行審核,兵部批準之后方可進行采購。”
崇禎的改革方案,最吃虧的是工部,丟失了三個局的管理權力,和對地方礦場的征稅權。
兵部失去了武庫的大半個管理權,卻得到了兵工廠的管理權力,表面上看并不算吃虧。
而收益最大的反而是五軍都督府,不但白白得到了一個武庫管理權,還有權力進行每年的武器訂單數量的制定。
王在晉、薛鳳翔只是思考了片刻就附和了崇禎的建議,一方面是因為,三局的弊端實在是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另一方面則是,崇禎借著聞香教變亂的由頭,用錦衣衛控制了整個京城的局勢,兩名尚書無意和現在風頭最旺盛的皇帝進行角力。
不過兩名尚書的妥協,并不代表下屬官吏的放棄。當日中午,得到皇帝命令的王世德,帶著五軍都督府經歷司都事成澤抵達兵部武庫司,想要接收兵部管理的武庫賬冊。
不料卻被兵部武庫司主官郎中陳國器所阻,這位天啟二年的進士,以陛下之命違背了祖制為由,拒絕把武庫交給五軍都督府管理,
就連兵部尚書王在晉出來勸解,也被陳國器訓斥為,附和皇帝擅改官制,是媚上之小人,直接把王在晉給氣走了。
這陳國器一番大鬧,惹得整個兵部的官員都聚集到院子內看熱鬧了。這些官員本身就對錦衣衛沒什么好感,在加上一向被兵部官員看不起的五軍都督府,居然敢來搶奪兵部官員的利益,頓時讓他們開始聲援起陳國器來了。
武庫司的屬官,一名員外郎,兩名主事,在這種聲勢下,根本對王世德的威脅充耳不聞,一點也沒有協助王世德的意思。
年輕氣盛的王世德,頓時有些氣血翻騰,想要下令手下抓人,不過一直冷眼旁觀的成澤卻拉住了他。
“千戶大人請息怒,這事有蹊蹺啊。”成澤緊緊拉著王世德的衣襟說道。
“有什么蹊蹺的,這擺明是目無圣上,是要造反啊。”王世德一邊掙脫著,一邊說道。
“請大人好好想想,陛下不過是要我們來接收賬冊,可沒說讓我們抓人。要是事情鬧大了,陛下難道不會責怪大人辦事不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