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以為只要大明給予一些物資支援,林丹汗必然要先向建奴復仇,以挽回其在蒙古部族中的威望先。”
朱由檢曬笑道:“林丹汗何止是以成吉思汗的血脈為榮,他給自己上的尊號是:神中之神全智成吉思隆盛汗,這是把自己當成活在世上的成吉思汗了。
一個把自己當做成吉思汗的蒙古大汗,他怎么可能會為了大明的一點賞賜去和建奴拼命。如果朕猜的不錯的話,這位現世的成吉思汗現在想的,應該同你的想法差不多。
坐看大明同建奴兩虎相爭,然后再試圖從中漁利,我想這位聰明的林丹汗一定不會想不到。”
茅元儀感覺殿內的暖氣有些太高了,他的額頭上開始冒汗了。不過他還是不愿意就此承認失敗,于是努力的反駁道。
“蒙古人一向尊崇于成吉思汗,林丹汗想要成為現世的成吉思汗,怎么能被建奴奪走部族之后,毫無表示,他不怕被蒙古人所嘲笑嗎?”
“茅教授你真的了解什么是蒙古人嗎?”朱由檢突然打斷了茅元儀的話問道。
茅元儀尚未反應過來,朱由檢已經把頭轉向了尤世威、吳懷問道:“你們之前都在邊關為將,和蒙古人、建奴都打過交道,不如你們兩位給朕說說,你們眼中的蒙古人吧。”
尤世威、吳懷聽著皇帝同茅元儀的辯論,正覺得大長了些見識,畢竟他們可沒有關于蒙古及察哈爾部的歷史資料可看。
突然被崇禎扯進了這個談話,兩人頓時感受到了對面幾位文官的注視,這讓他們既感到緊張,又有些興奮。畢竟能在皇帝和文官面前發表自己的意見,對兩人來說也是一種榮譽。
聽完了尤世威、吳懷七零八碎的對蒙古人的印象之后,朱由檢順勢總結道:“可見,蒙古人就是一群趨利避害,唯力是從,尊崇于強者的人。
這就更簡單了,失去了內喀爾喀五部及科爾沁部族后,林丹汗手中只剩下了察哈爾本部的力量。如果他把這點老本都消耗在同建奴的戰爭中去,那么蒙古右翼三萬戶還會有人把他繼續當做蒙古六萬戶的大汗嗎?”
朱由檢的質問,頓時讓茅元儀沉寂下去了,孫承宗等幾人也想不出為茅元儀解釋的話語。
不過顯然朱由檢并沒有意識到他已經勝利了,他繼續按照自己的思路說了下去。
“所以,首先這個想要讓林丹汗為大明火中取栗,同建奴同歸于盡的方案是失敗了。
那么接下來,我們再談談建奴和察哈爾部真打起來,到底會不會兩敗俱傷。
建奴的八旗制度,想必在座的人都應該有所了解了。努爾哈赤創八旗制度,把建奴分為八部,出則為兵,入則為民。這是一種軍政合一的軍事化管理方式。
八旗最小的單位就是牛錄,每一牛錄為300人,則是指可以當兵的成丁。這些人平日里在一起耕種漁獵生活,戰時又在一起作戰,因此彼此之間不但熟悉,而且也能互相配合。
那么誰能告訴朕,這察哈爾部林丹汗,是如何管理他的部族和軍隊的?”
茅元儀臉色有些發白,自從文官掌握了軍事權力之后,對于敵軍的情報收集工作一向不太重視。
兵部雖然有職方司以收集軍事情報,但是在文官的操縱下,這個部門完全荒廢了,成為了一個熬資歷的位置。
大多數時候,兵部職方司的官員們更樂于,把自己當成是監督軍隊行事的監軍,而不是替軍隊統帥和朝廷收集情報的機構。
不管是察哈爾還是建奴,兵部職方司的官員既不敢自己親自前往打探消息,也沒錢挑選人員去兩地收集情報。而士大夫階層對于商人的鄙視態度,也使得他們不愿意通過商人去收集關外的消息。
看著同僚無法回答咄咄逼人的崇禎的質問,袁崇煥不由站起來說道:“臣聽說,蒙古各部族,一向還是保持著,松散的聯盟體制。
林丹汗雖然在名義上可以管理蒙古六萬戶,但是也只限于六萬戶的部族首領而已。
除了其本部直屬的一部分察哈爾部眾之外,其他部族的內政,他根本不能插手。
有的部族不愿意聽從他的吩咐,就會選擇遠離察哈爾本部,草原如此廣闊,一旦失去了固定駐地,這位林丹汗也無法再給這個部族下令了。
因此臣以為,除了察哈爾本部外,林丹汗實是不能調用其他部族的軍隊為自己打仗的。所以,陛下說的不錯,林丹汗是不可能冒著失去自己根基的風險同建奴拼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