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沒有立刻表態,而是再次看了看時間,才說道:“朕已經了解了戶部的大致想法了,朕需要考慮一些時間,笪郎中你先退下吧?!?
雖然沒有得到皇帝的直接贊成,但是皇帝也沒有斷然否定的意思,郭允厚同笪繼良心里都不由多了一些期待。
隨著笪繼良離去,內閣閣臣們開始魚貫而入。9名閣臣,崇禎自己,王承恩及姚士恒,共計12人。
對姚士恒來說,這個場面讓他有些緊張,畢竟在座的幾人以往都不是他可以這么接近的大人物。
“朕說過,節后的第一次內閣會議會討論關于內閣閣臣的本年度工作計劃,不知道各位已經想好了嗎?”
黃立極等人的神情頗有些不自然,他們原本以為皇帝只是說說而已,早就把這個莫名其妙的要求拋之腦后了。
于是乎眾人期期艾艾的說了一通,他們往日習以為常的事務。在朱由檢聽來,他們不過是把自己的日常事務復述了一遍罷了。
耐心聽完了閣臣們發之后,朱由檢沉默了片刻之后,才開口說道:“各位說的都很不錯,但是缺乏主動性。朕想問問,諸位閣臣認為我們應當把大明最終要建設成一個什么樣的國家?換之諸位進入內閣后,本屆內閣的最高理想是什么?”
黃立極看了看左右的同僚后,有些不確定的詢問道:“陛下,這最高理想是什么意思?”
朱由檢思索了下,便說道:“比方說,愚公的理想就是移走門前的山,那么各位組成的這個內閣理想是什么?”
“陛下莫非說的是,修身治國平天下之類的說法嗎?”施鳯來不由揣測著崇禎的心思說道。
“大致就是這個意思,但你說的是是個人的理想,而朕要的是內閣的理想?!敝煊蓹z說道。
黃立極有些不確定的說道:“陛下莫非說的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
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黃立極說的是,孔子在《禮記·禮運》中描述的理想社會形態。這也是眾多能人志士孜孜以求的想要成就的社會。
朱由檢只是稍稍思索了片刻,就確定了一件事。在這個時代,想要聚攏人心,沒有比大同社會更好的號召口號了,就如同后世的號召最終建成共產主義社會一樣。
“就是這個,朕以為內閣第一件事,就是確立一個最高目標,把大明建設成為大同社會?!敝煊蓹z毫不猶豫的肯定道。
朱由檢的話讓幾位閣臣面面相窺,黃立極不想讓自己成為朝野輿論的笑料。
他有些尷尬的說道:“陛下,大同社會是圣人的理想,臣等何德何能,敢夸口建立連圣人都實現不了的大同社會呢?更何況臣等任期不過兩屆十年,要在十年內建成大同社會,這傳出去,不是徒惹人笑嗎?”
其他閣臣們對于黃立極的說法也同樣深有同感,認為崇禎似乎把國政過于兒戲了。
張瑞圖也小心翼翼的說道:“這圣人所說的大同社會,只要是讀書之人就人盡皆知,我們實在沒有必要再復述一遍…”
朱由檢打斷了他說道:“讀書人都知道有這個理想,大明百姓知道有幾個官員為這個理想努力過嗎?”
幾位閣臣原本輕松的神情頓時不見了,對于崇禎的質問,他們頗有些不安的感覺。
別人可以沉默,但是首輔黃立極卻不得不出聲答復崇禎,他略有些心虛的回答道:“臣以為大部分官員還是為此努力過的?!?
朱由檢并沒有反駁黃立極,反而順著他的話說道:“既然如此,我們為什么不能昭告天下,大明的讀書人做官就是為了建成圣人所說的大同社會?
朕從來沒有要求你們,在什么時候建成這個大同社會,朕只是要求你們保證,你們現在做的一切決定,是為了將來實現這個目標而已。
借用愚公的一句話,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大同社會又不會跑路,它就在那里。只要我們每天前進一步,一步步走下去,總有一天會達成這個目標。但是如果我們連說出目標的勇氣都沒有的話,誰會認為我們為之努力過呢?
至于各位懼怕人笑,朕到覺得這是好事。古人云:知恥而后勇,想必為了不讓人笑,各位也總要做些事情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