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心素大約計算了下,船上的貨全部賣出后,大約有9萬左右的銀兩。日本是一個物產貧瘠的國家,加上近150年的戰亂歷史,使得大部分的生活物資都要從國外輸入。
而日本唯一能用來交換的,便是這個地震多發國家唯一富裕的貴金屬資源。
遍及日本的金山、銀山,為這種持續不斷的單方輸入貿易提供了動力。德川幕府號稱有400金庫,也吃不消這種持續不斷的單方面消耗,因此開始有意識的控制金銀流出量,并改革錢法。
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幕府收縮白銀流出之后,發掘出了日本銅這個貿易種類。日本銅山數量同樣不少,但是以往不被重視,因此銅價極為低廉。
根據許心素派人調查,每百斤紅銅還不足10兩銀子,如果能換算成銅錢的話,還不到2500文。不過即便如此,按照幕府對朱印船的規定,每船銅即為2萬斤,花費的銀兩約2000兩。
許心素計算清楚之后,便對著盧九德說道:“我們手中的銀兩已經足夠購買銅料了,反正我們需要留人在江戶和幕府保持聯系,干脆就把剩下的絹留在這里慢慢發賣好了。”
盧九德還沒有回話,一名仆役就走進院子來向兩人報告,一位日本商人叫濱田彌兵衛的,想要拜見兩名明國使者大人。
盧九德還沒想好要不要接見這名日本商人,自從大御所設宴招待了明國使者,明國和日本之間的關系正常化已經毫無懸念了。只要是日本的商人,都立刻開始謀求同明國進行貿易的機會。
這些天來,不少有幕府背景的日本商人,都開始邀請或是上門拜訪兩人。對于這種送錢上門的好事,盧九德也并不怎么拒絕。
不過許心素很快就反應了過來,他下意識的說道:“這不就是同彼得.納茨發生糾紛的那位日本商人嗎?他來這里做什么?”
雖然兩人心里心存懷疑,但還是吩咐仆役帶這位日本商人進入廳內敘話。
濱田彌兵衛并不是一個人而來,他一進門就五體投地,向兩名明國使者道歉。
盧九德有些詫異的看著,趴在自己面前的濱田彌兵衛,不明白他為什么要如此謙卑的對著自己道歉,畢竟和他起糾紛的并不是明國的商人。
許心素卻一點都不奇怪,他和日本商人交易不是一年兩年了,知道這些日本人謙恭的外表之下,完全是另一幅模樣。
而濱田彌兵衛莫名上門前來道歉,顯然是另有目的。果然謙恭的道歉完畢之后,濱田彌兵衛就送上了兩幅圖畫。
“小人聽說了大御所宴會上,大人帶來的寶物景泰藍震驚四座,因此小人有個不情之請,想請明國大人成全。就是請大人幫忙制作這一對景泰藍梅瓶,不論多少價錢,小人都愿意支付。”
盧九德頓時拉下臉來訓斥道:“休要胡亂語,這景泰藍在我大明是御用之物,非陛下賞賜,常人焉能擁有。你區區一個外邦商賈,也敢妄圖寶物嗎?”
濱田彌兵衛的表情變得更為謙卑了,但他依然沒有放棄,“聽說大人來日本,是為了置辦日本銅料出口事宜。
小人身邊這位是大阪經營銅料的泉屋主人吉永左衛門,他名下擁有著3座銅山,年產銅料近百萬斤。
只要大人愿意制作這對梅瓶,那么明國今后所需要的銅料,我們愿意全力給予供應。”
盧九德還沒有說話,許心素已經出聲說道:“幕府同意出口的銅料也不過就是16萬斤,我聽說去年幕府還沒有下達禁止銅貿易的時候,一艘荷蘭船就帶走了95000斤銅料。
今年幕府下達了禁銅令,想必我們應該不愁收購不到足夠的銅料吧。”
一直在邊上沉默不語的吉永左衛門,突然開口說道:“明國是一個疆域非常廣博的國家,但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缺乏銅礦,明國商人赴日本購買銅料,小人并不少見。
小人雖然愚鈍,但也明白一件事,制作幾套景泰藍并不需要那么多銅。否則的話,景泰藍器具如此珍貴,明國皇帝又怎么可能拿出來送人呢?
所以小人以為,大人購買銅料回去,想必同將軍大人的想法一樣,乃是為了鼓鑄銅錢。但是16萬斤銅能制作多少銅錢,這些錢真的夠明國的百姓使用嗎?”
原本想要說話的盧九德頓時愣住了,許心素卻深有意味的看了吉永左衛門一眼,才請教道:“如果數量不夠的話,那么,你認為應當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