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鹽商在淮揚待了上百年之后,大多失去了當初在邊寨開拓進取的精神,擁有了驚人的財富之后,他們開始沉迷于精致的個人生活享受之中。
從揚州瘦馬、到修建園林,一切可以滿足于感官享受的娛樂或是藝術,在淮揚鹽商的巨額金錢投入下,開始帶領了整個大明的奢靡之風。
但是除了追求這些個人享受之外,鹽商們最為渴求的,還是希望能夠改變自己的政治地位。
從輸銀購買官職,到培養家族子弟讀書,或是資助貧寒文人,鹽商們希望能夠通過這種方式抬高自己的地位。
事實上,這些鹽商們做的還是相當不錯的,比如徽州鹽商通過資助家鄉讀書人的方式,構筑了一張強大的官商網絡,使得徽州鹽商在揚州漸漸有后來居上之勢。
去歲新皇剛一登基,就下詔征天下各省商人選派代表入京,討論納稅事宜,揚州府攤上了5個代表名額。
雖然淮揚鹽商們非常希望提高自己的地位,甚至于不惜在文人雅士、官僚權貴身上花下大筆的金錢。但是對于給皇帝納稅這種事,他們卻并不愿意。
在他們看來,花錢在文人雅士或是官僚權貴身上,總是會有所回報的。但是把錢交給皇帝,他們并不認為會有什么回報,說不定還會被宮內的太監們看上了自己的身家,最后弄個破財免災都是最好的結局了。
因此,當揚州府要求揚州鹽商選出3名代表上京時,八大鹽業總商經過商議之后,選擇了不受人待見的張近泉等三人,作為揚州鹽商的代表。
張近泉等人在2月初抵達了京城,但是云、貴、川等地的商人代表還沒到,因此就在京城四處游玩了起來。
和揚州相比,京城的新鮮玩意實在不多,而京城的勾欄胡同又被崇禎整頓了一番,大多數院子都關了門。
最后一名在京城經營典當行的山西同鄉,說要帶著幾人來見見王爺們住的地方,看看北方園林同揚州園林之間的區別。
于是張近泉等人就發現了股票交易所,這個新鮮事物。其實他這位同鄉不過是因為,股票交易所出入的都是達官貴人,進入這里說不定能結識幾位權貴。
而且他也能狐假虎威的,在外地來的同鄉面前炫耀一下自己在京城的交游廣闊。讓這些同鄉高看自己幾分,順便抬高下他開的典當行的地位。
不過和他同來的張近泉,顯然不是那種呆頭呆腦,畏手畏腳的鄉下土包子。他進入股票交易所不過半天,就了解了想要進入這里,不過是要存上一定的銀兩而已。
這個一定的銀兩,是按照交易所最低價格的一股股票決定的。能夠用錢解決的事,對張近泉來說顯然不是問題。
淮揚鹽商雖然拿他們當做替死鬼,讓他們充任商人代表,但是也補貼了每人一萬兩,作為進京后應付皇帝征稅的費用。
當然張近泉認為一萬兩未必能解決問題,因此他自己又帶了2萬兩。帶著三萬兩放在山陜會館內,顯然不是很方便。
張近泉原本是打算存入這位同鄉的典當行的,但是進了股票交易所后,他立刻改變了主意。
王顯文、王顯聲兩兄弟,帶上京城也有3萬余兩,他們一向跟著張近泉,看到張近泉如此行事,也就照貓畫虎了。
之后幾天,張近泉便天天來交易所玩耍,當他覺得自己已經差不多了解這個股票是什么之后,就干脆的買進了西山玻璃廠的股票,還說服了王家兄弟一起行事。
于是短短三天內,他們就收進了290股,花費了3萬2千兩。但是股價也被拉到了170兩。
在王家兄弟的勸說中,張近泉終于準備起身離去了。他想要買下西山玻璃廠,主要還是看上了四海商行內出售的那些玻璃制品。
以往,玻璃制品都是來自海外的西洋貨。市場上往往有價而無貨。但是在四海商行內出售的玻璃制品,不僅更為剔透,且造型更符合大明人的審美觀念,且價格極為低廉。
張近泉想的就是,如果能夠買下這個玻璃廠,搬回揚州之后,就能夠制作出更為精美的玻璃器,以江南豪商們喜歡爭奇斗艷的本性,他一定能夠大大的賺上一筆。
但是隨著收購玻璃廠股票的不斷深入,張近泉發覺自己倒是喜歡上了,這種以金錢制定規則的游戲了。
不過當他把價格抬到170兩一股的時候,始終沒人賣出手上玻璃廠的股票,這讓他覺得,再抬價下去也沒有什么好處,因此決定聽從王家兄弟的勸說,結束今天的股票收購。
但是當幾人剛剛起身,一名太監服飾的人匆匆走進了大廳,他同一名交易員低聲說了幾句之后,玻璃廠的股票出價開始繼續上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