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崇禎一行人抵達的時候,兩節車廂車架上的車輪已經安置的差不多了。隨后懸吊著的車廂被放回了停在鐵軌上的車架上固定,并開始裝載貨物。
這些貨車敞篷車廂原本設計每節車廂要裝載8噸貨物,不過在實際運行中,只能裝載4噸左右。
現在換了新軸承之后,也就按照4噸的載重開始試驗。由于有了新式樣的滑輪組,同鐵木結構的門式承重架,用于試驗的鐵塊很快就被裝上了車廂內。
兵工廠內的鐵軌長約1公里,兩節車廂來回一趟也就20分鐘不到。當貨車停下后,一群工匠就立刻上前檢查新式軸承的磨損狀況。
孫元化似乎也忘記了身邊皇帝的存在,匆匆的向鐵軌上的貨車走去,同工匠們一起檢查起車軸起來了。
這種把皇帝丟在一邊的行為,讓站在崇禎身后的王承恩大為不滿,他向前走了幾步,想要把孫元化叫回來。
不過崇禎卻叫住了王承恩說道:“罷了,讓孫郎中去看看也好,今天兵工廠的首要事務就是試驗新軸承的,我們還是不要干擾他們了,且在這里等著聽結果吧。”
有了皇帝的發話,一行人頓時站在邊上安靜的等待了下去。兵工廠的工匠們對于軸承的檢查相當的細致,足足花了大半個鐘頭,孫元化才回轉回來。
他還沒走到皇帝身前,就洋溢不住臉上喜色說道:“陛下,兩種材質的軸承都沒有任何損壞的痕跡,且貨車運行的速度提高了一倍,牽引的馬匹看上去也輕松多了。接下去,就是增加貨物的重量,看看能不能有所提高…”
朱由檢仔細的聽完了孫元化的講解,心里也同樣很開心,這意味著建造一條可以運營鐵路的計劃,終于解決了技術上的難題。
不過隨即他看著鐵路上長度不一的鐵軌,有些憂慮的詢問道:“現在可以大批量生產的鐵軌長度,一般能達到多少米?”
孫元化不假思索的回答道:“不超過3.5米。再長就無法加工了。”
朱由檢心算了下,便皺著眉頭說道:“一根鐵軌也就70斤上下,一個人就能輕易扛動了。如果朕想要在野外建設這樣一條鐵路,如何能保證這些鐵軌不被人盜走?”
孫元化頓時有些張口結舌,他對于解決技術問題可以想出各種奇妙的辦法,但是對于這種社會問題,就有些技窮了。
情急之下,他下意識的說道:“要不然,我們可以增加相同長度鐵軌的規格,讓它變得更為結實沉重,這樣鐵軌也更為耐用一些。”
站在邊上的工部主事姚靜頓時反對道:“如果這樣的話,造價豈不是要增加許多,原本能造兩條鐵路的鐵料,現在就只能造一條了。
以臣看來,還是應該多在防護上下功夫,比如多設立幾個休息站,多增加巡邏護衛鐵路的人手…”
朱由檢思考了一會,便說道:“保護鐵路措施方面的確要加強,但是制造更長的鐵軌,變得讓人難以偷盜,同樣是個辦法。孫郎中,如果想要把鐵軌制作長度增加到現在的一倍以上,究竟要怎么才能辦到?”
孫元化思考了許久,才不確定的說道:“如果想要增加鐵軌的澆筑長度,臣以為需要從煉鐵廠下手,提高冶煉鐵水的質量,爭取鐵水出爐就達到可以制作鐵軌的要求,然后馬上進行鐵軌澆鑄。
那么不僅可以加長鐵軌的長度,還能提高鐵軌的質量,同時還能降低制作鐵軌的費用。”
朱由檢思考了一會,便對著孫元化、姚靜兩人說道:“孫郎中過些日子去門頭溝勘察一下,看看門頭溝附近什么地方適合修建一座煉鐵廠和鐵軌制作場。
門頭溝有煤、鐵、石灰石,煉鐵的原料一應具備。從門頭溝往京城修鐵路,可以減少不少運費,同時也能為唐山新鐵廠的建設,積累工程建設經驗。
至于姚主事,等今天的軸承試驗成功。三天后,朕會邀請一些商人和士紳前來參觀,鐵路運貨的便利之處,朕希望你們能夠準備的妥當一些…”
當孫元化送皇帝離去時,不免有些疑惑的問道:“陛下,難道你真的要把鐵路交給那些商人和士紳去投資建設嗎?
臣以為,鐵路這種運輸方式雖然不及運河水運,但是建設一條鐵路可比挖一條運河要簡單多了。
以鐵路的運輸能力,將來一定會成為僅此于運河的貨物運輸方式。大運河是我大明溝通南北的命脈的話,鐵路就有可能是沒有運河的平原地帶的生命線。
這樣重要的交通方式,怎么能交給商人和士紳們去建設管理?這恐怕未必有利于大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