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元儀從宣府發來報告,宣府鎮已經擇揀出8千7百余兵丁,分為三營野戰軍。
剩下的2萬余士兵將會繼續整編為地方守御部隊,從京城到宣府,從宣府到大同的9處兵站已經建成,并已經開始運行。
宣府整軍事務已經大致完成,他預備10天之后率領一營野戰軍和停駐宣府的參謀處,前移到大同鎮。
戰時大本營發回匯報,孫**已經帶領戰時大本營抵達大同鎮,遼東騎兵、薊州車營改編而成的三營野戰軍,至此已經全部抵達大同鎮。
袁崇煥從大同鎮發回的匯報,他從大同鎮挑揀了三營士兵作為野戰軍,并從邊民中新招募了二營,合計五營軍隊。
至于其他士兵羸弱而不堪用,守城都尚嫌不足,他建議陛下還是從其他邊鎮調撥一部分軍隊,繼續替換大同鎮的士兵。
至于土默特部的順義王和其他右翼蒙古部落的首領,雖然已經聯系上了,但是他們對于陛下的提議爭論的非常激烈。
喀喇慎部大汗及白音臺吉反對陛下提出的以戰逼和的主張,但是贊成陛下暫時把右翼蒙古各部的婦孺安置在長城之內,待戰后再遷回草原的主張。
土默特部的一些小頭領和一些小部落的首領,則極力贊成陛下的主張,認為蒙古人的血不應該流在蒙古人的手上。如果林丹汗愿意坐下來和談,并歸還他們的土地,他們依舊愿意遵奉林丹汗為蒙古國的大汗。
蒙古右翼各部對此爭論的非常激烈,順義王卜失兔因此猶豫不決,遲遲不能決斷。
不過根據**對于蒙古右翼各部的調查,蒙古右翼各部人口數量已經超過了他們手中的存糧。最遲在半個月內,順義王等右翼蒙古各部就會屈服于我大明的提議。
否則就算他們擋住林丹汗的下一次攻擊,也未必能度過這個冬天。至于柳敬亭等出使察哈爾部的使者,尚沒有傳回什么消息。不過當初前來迎接使者的,是林丹汗的大妹夫貴英恰,他曾經向我們保證過,會負責大明使者的安全…”
王德化抑揚頓挫的讀完了手中的奏折,便垂手站在一邊,等候崇禎的發落。
他主掌都知監后,雖然在宮內權勢大漲,但是面見皇帝的機會卻變少了。長久不在皇帝身邊出現,他感覺自己同崇禎在未登基前培養出來的感情正在淡薄下去,他對此自然頗為不安。
因此當崇禎希望挑選一個太監專門掌握,一切關于戰時大本營情報時,他便自告奮勇的向皇帝主動請求了這個任務。
朱由檢聽完了王德化的情報匯總之后,思索了一會便說道:“既然孫先生和大本營已經抵達大同鎮,一應事務就交給孫先生去決斷吧。前方情況瞬息萬變,如果要等京城作出決定,抵達大同時估計已經不合時宜了。”
王德化接受了崇禎的指令之后,便退出了上書房內。王承恩拿過了一疊文件,準備向皇帝繼續匯報朝中最新的政事。
在崇禎的示意下,王承恩拿起了文件一份份讀了起來,這些文件中,除了內閣已經擬定意見的各項事務之外,還有不少彈劾奏章。
崇禎聽了許久,才發覺大多數奏章都是針對糧食統購統銷政策發難的,以河南、山西、陜西三地官員為主。
攻擊最為有力的,還是分封在漢中的瑞王為首的陜西、山西、河南三地宗室的彈劾。
其他人也就罷了,但是瑞王是崇禎嫡親的叔父,以他現在的身份,說重了會損傷自己的名譽,說輕了又會助長這些反對者的聲勢。
朱由檢舉起手阻止了王承恩繼續念下去了,“夠了,如果沒有其他內容的話,就不必念下去了?!?
王承恩聽了之后,頓時合上了文件恭敬的說道:“彈劾的內容大致類同,并無什么較大的區別?!?
朱由檢考慮了一會便說道:“把瑞王叔的彈劾奏章轉給宗人府,讓福王叔父傳召他上京問話。”
王承恩頓時楞了一下,遲疑了一會才小聲說道:“陛下,這宗室彈劾大臣的奏章,一向都是陛下親自審理的權力,宗人府只能處理宗室內部的爭端而已。而且沒有陛下的命令,瑞王也不能入京啊。”
朱由檢搖了搖頭說道:“瑞王叔他們就是閑的,所以朕要找點事給他做,免得他老是摻和這些事。
對于其他宗室,讓司禮監替朕擬文,斥責他們不要干涉朝廷政務。對于瑞王叔,由朕出面就不大合適了。
把這件事交給福王叔去辦,不是讓他去訓斥瑞王叔,而是讓瑞王叔在漢中和京城之間多跑上幾趟,讓他不要整天想著跟朝廷大政過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