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朱華奎愿意奉獻出一半的財產用于陜西賑災?如果說這話的不是皇帝本人,黃立極是絕對不會相信的。
朱華奎出生于隆慶二年,萬歷八年繼楚王位,萬歷三十一年,楚王府一位宗人朱華趆,指朱華奎及其弟弟宣化王朱華壁不是楚恭王的兒子。朱華奎是恭王妃王氏兄長王如之子,而朱華壁是王如家人王玉的兒子。朱華趆從其妻即王如女兒口中得知,令楚王府闔家嘩然,是為偽楚王案。
但是朱華奎收買了當時的首輔沈一貫,將朱華趆夫婦被廢為庶人,禁錮于鳳陽。附和他的宗人朱蘊鈁等多人,或罰減俸祿,或革爵幽禁;王府兩名儀賓則永遠戍邊充軍。
而就在剛剛成功翻案的同時,朱華奎便驕橫的指使手下將與自己結怨的湖廣巡撫趙可懷毆打致死,而此后關于朱華奎在封地貪橫不法的事跡便時不時的傳進了京城了。
現年60歲的朱華奎,貪財好色就算是在藩王中也是出了名的。楚宗一脈人數超過3000,出了一個親王,六個郡王,其他都是將軍、中尉封號。楚宗一脈的宗室俸祿一年近30萬石,其中大頭都被郡王以上的宗室瓜分了,將軍以下的宗室甚至連溫飽都解決不了。
但是朱華奎坐擁數萬畝田地,王府積蓄無數,也沒見他拿出一點來救濟下自己的同宗血脈,卻只顧著自己花天酒地的生活。
是以崇禎說楚王主動拿出一半財產用來救濟陜西災民,黃立極是打心眼里也不相信的。不過最近京城傳的沸沸揚揚的,不就是偽楚王案再審一事么。
朱華趆夫婦、朱蘊鈁等楚宗宗室再次提起了,朱華奎非舊楚王血脈的控訴。而詭異的是,剛剛接任宗人府宗人令的福王,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真的接了這個案子。
要知道,偽楚王案現在已經不是一件單純的假冒宗室血脈的案子了,而是牽涉到當年朝中黨爭的政治案件。替偽楚王翻案,無疑就是在替東林黨張目。和東林黨人視若仇敵的福王,居然會接下這個案子,實在是讓人大跌眼鏡。
就在黃立極還在思索楚王愿意捐錢一事時,朱由檢對他繼續說道:“湖廣一地乃是封藩重地,大明宗藩的40%都受封在此。
此次楚王能夠以身作則,行此善事實在是值得嘉獎。但是偽楚王一案說到底還是宗室人口繁衍過快,而封地產出有限,導致雖然都是宗室子弟,但是有的人是錦衣玉食,有的人卻是三餐不繼,財富分配過于懸殊所致。
朕覺得對于宗室贍養制度的改革也必須要提上日程來,朕也同楚王商議過,決定先拿楚宗作為試點。
宗室爵位,分親王、郡王、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八等,六世之后則永為奉國中尉。生為宗室,不得習四民之業,只能坐食宗祿,也無四處走動的權力。
朕以為,昔日祖宗過于愛惜子孫,使得今日之宗室子弟不是養成了廢物,便是成了井內之囚。我大明開國至今還不到300年,但是天下宗室就已經超過了20萬人,就算大明既無外患也無內亂,幾代之后也一樣養不起這么多宗室子弟。
君子之澤不過五世,這大明宗室的身份難道真的可以子子孫孫無窮盡的保持下去?朕看不見得。大明宗室的贍養制度,今天已經到了不得不改,也不能不改的緊要關頭了。”
對于崇禎對他解釋為什么要改革宗室贍養制度,黃立極其實心里是一點都不抵觸。對于現在大明宗室制度的弊端,歷代文官們都看的很清楚,想方設法壓縮宗室的俸祿手段,文官也沒有少干。
事實上從正德皇帝開始,歷任大明皇帝都注意到了宗室問題,但是沒有那個皇帝敢真正提出一個一攬子的解決方案,徹底對宗室贍養制度提出改革的。一來怕激怒了天下宗藩,敗壞了自己的名聲;二來便是每一任皇帝都有自己的子孫要分封,他們總不能一邊削藩一邊封藩,這顯然是不合常理的。因此最終還是不了了之了。
現在大明宗室一年歲俸要八百萬石,雖然在文官的克扣下,宗室大約只能拿到5、6百萬石。但這已經是一筆相當龐大的支出了,大明一年的財政收入也就在2600萬石左右而已。何況這些大明宗室除了消費社會財富之外,對大明沒有任何貢獻,對大明來說就是純粹的負擔。
如果崇禎能夠剝離掉一年八百萬石的支出,起碼國庫就寬裕了許多,他這個大明的管家也就好當多了。因此黃立極沉心靜氣的聽著,崇禎究竟是如何下決心處置這個宗室問題的。
朱由檢心無旁騖的繼續說道:“…都是太祖血脈,朕以為既然要優待宗室,那么好處就不能被幾個親王、郡王都吃了去。
首先要改革的,是按照等級發放固定宗祿的方式。第一朝廷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錢糧來貼補,源源不斷的繁衍出來的宗室人口。
因此朕打算取消楚宗上下所有人的固定俸祿,而改為朝廷一年給予楚宗25萬石的糧食或價值相當的貨幣。
這筆錢糧在楚宗內部如何分配呢,朕的打算是這樣的,**和年滿60歲的宗室,每人每月可以領取3石糧食。另外**的宗室子弟,還可以獲得每月1石半的學習經費。年滿60歲的宗室,則可以獲得每月2石的養老看病費用。
至于18歲-60歲之間的宗室,三年內每人每月領取3石糧食,接下來二年減半,五年之后不再發放任何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