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立極和郭允厚從后殿中走出來后,郭允厚突然停下了腳步對著黃立極小聲說道:“我范兄,我們這么站在陛下這邊,是不是真的好?河南之事已經鬧得沸沸揚揚了,東林黨人現在似乎有些蠢蠢欲動啊。”
黃立極同樣停下了腳步,回頭看了他一眼說道:“你覺得前天的軍隊入城式,和京城百姓的大**是做給誰看的?陛下已經在京城百姓面前展示過了,他現在所擁有的力量。
憑東林黨那幫只會逞口舌之利的庸人,難道真能翻起什么大浪來么?更何況,現在我們不站在陛下這邊,難道還要站在東林黨那邊不成?
我們應該慶幸的是,現在陛下選擇了我們來剔除那些該放棄的士紳,而不是相反。”
黃立極說完之后,便繼續向前走去。郭允厚在原地停留了一會,才跟了上去。
在拖延了近一個時辰之后,今日的內閣常會終于召開了。在討論了幾項常規事務之后,朱由檢突然**了一個臨時議題。
“在過去的這一年里,我們在京城成立的市政廳管轄著京城以內的治安、商業、基建、環衛等工作。一直以來市政廳的工作都卓有成效,所以這一年來京城的面貌也有了極大的改觀。
但是這一年來的實踐中,我們也發現京城市政廳的工作,同順天府、宛平、大興兩縣的職責有著相當大的重疊。如果繼續下去,雙方顯然要發生諸多沖突。
朝廷設立京城市政廳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制造新的麻煩。所以朕覺得內閣今天不妨討論一下,順天府府尹畢自嚴的上書,是否把京城城墻以內的兩縣同京城市政廳進行合并,從而解決現在令出多門的混亂現象。”
對于畢自嚴的上書,內閣八名大臣意見參半,這些大臣們都對市政廳這種維護城市建設及發展規劃的新玩意一無所知,不過這一年來市政廳對于促進京城的發展建設起了極大的作用。
同以往舊式縣衙除了斷案和收稅之外,其他一切促進城市發展的政策全憑現任縣官的自覺性相比,被賦予了城市建設規范發展職責的市政廳,做事顯然更有積極性一些,且制定完成的城市發展計劃有專門的機構去落實,并不會因為制定計劃的官員離任而人走茶涼。
對于他們這些居住在京城內的官員來說,市政廳所推動的城市發展計劃,他們顯然也是收益者之一。畢竟沒人會喜歡雨天一腳泥濘,晴天滿面塵土的舊日京城。
但是他們雖然認可了京城市政廳這一年來的工作,卻并不都愿意贊成畢自嚴的上書,把市政廳同宛平、大興兩縣在城墻之內的部分統合起來。
當初成立市政廳的時候,主要還是為了安排京營和錦衣衛的退役將士,把這些人員的經費從軍隊供給轉移到地方上供給。
作為一個試行機構,市政廳并沒有交給順天府,而是由內閣同內府共同管理的。畢竟大家都認為,當這些退役將士們都安頓好了,這個市政廳也就該裁撤掉了。
但是這一年來市政廳不僅大大的改變了京城的面貌,市政廳管理的各項工作也從以往的雞肋變成了肥差。光是一個環城鐵路建設計劃,就牽涉到了上百萬元的經費。內閣下面的屬官們,怎么可能會愿意就這么輕易的放手。
作為順天府府尹的畢自嚴,他提出的上書當然要為自己的屬下考慮。所以上書中的意思便是,在合并中要以宛平、大興兩縣為主,把市政廳完全變成順天府的下屬,從此同內閣、內府脫離關系。
以張瑞圖為首的幾名內閣大臣自然是積極反對,而錢謙益等一二位內閣大臣則表示贊成畢自嚴的上書。很快會議室內沒有表態的,便只剩下了皇帝、黃立極及徐光啟了。
黃立極看了看坐在長桌上首的崇禎,才不緊不慢的開口說道:“畢府尹上書的主要內容,臣是支持的。畢竟市政廳同京城之內一府兩縣的治權沖突,也不是一次兩次了。所以臣以為市政廳同宛平、大興兩縣的合并,乃是勢在必行。
但是合并這種事情,并不是看誰的權力大,就應該以誰為主。朝廷還應當考慮下,由誰來主導合并,更為符合京城現在的發展需求的么。讓宛平、大興主導合并市政廳,那么順天府和兩縣能不能保證市政廳之前的工作和計劃不受影響呢?
如果合并了之后,反而不及合并之前的狀況,那么臣以為還不如不合并的好…”
黃立極傾向于不支持合并的態度,讓張瑞圖等人甚為高興。朱由檢看著一干內閣大臣等著自己做出決定,不由笑了笑說道:“朕也覺得黃先生說的好,這合并一事的確是勢在必行。
既然大家都認為宛平、大興兩縣主導合并市政廳,未必有利于京城未來的城市建設發展。那么我們就換一換,干脆讓市政廳把京城以內的一府兩縣都給合并了。
朕一直都覺得,京城人口相當于地方上兩、三個府的人口,但卻硬是合成了一府二縣,實在是讓人有些管理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