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驗室的房間同這時代的建筑大相徑庭,房間中間并沒有設置柱子,一眼望去房間內感覺異常的空曠。長約10多米的磚混平房被隔成了三段,每間大約都在9*6米的樣子。
地面是用水泥澆筑而成的,頭上的屋頂則做了吊頂,東西兩側墻上都設置了明亮的玻璃窗戶。而房間的墻面到天花板都粉刷了石灰,白凈的就像是醫院的病房。
每間房間中間都有兩個固定的漢白玉石臺,上面放滿了各種玻璃器皿,貼著墻面豎立的柜子內,則是一瓶瓶貼了標簽的化學藥品,或是樣本礦物。如果不是因為身邊的陪同人員,朱由檢大約以為自己又回到了后世的某個中學實驗室。
能夠給他這個皇帝看的實驗室,自然是湖邊幾幢平房內最干凈的地方了。朱由檢走到石臺邊上,對著停下操作的研究員好奇的問道:“你在做什么實驗?這些莫不是骨頭渣子?”
這名研究員趕緊拉下口罩,對著崇禎回道:“回陛下,我們用明礬、硝酸鉀以及人尿共熱之后,從尿中提取出了能變成類似磷火的物質。
這種白色的物體在很低的溫度就能自燃,但是對它隔絕空氣進行加熱或是放在陽光下照射之后,又會變成紅色的穩定物質。我們給這種物質取名叫磷,前者是白磷,后者是紅磷,紅磷加熱之后就會重新變成白磷。
這種物質同硫酸銅放在一起,能夠把里面的銅給置換出來。這磷火以往都是出自枯干的骨頭,所以我想試試能否從骨粉中提取出磷來。”
朱由檢想了想說道:“想法不錯,不過你們可以試著把紅磷黏在砂紙上,然后用硫磺黏在小木棍上,看看能不能制作出一種方便引火的事物。
另外,也不一定要從骨粉中提煉磷,你們試著找找其他礦物,用硫酸做加工手段,看看能不能得到同骨粉中一樣的磷化合物。”
同這位研究員交談了幾句,朱由檢又回頭詢問了下王承恩。才知道,自從捕鯨業得到大力推廣后,今年已經從海外運回了2200桶鯨油,每桶鯨油約159升。而鯨魚骨和骨粉運回了150余噸,大部分的骨粉用作了肥田或是飼料。而骨頭則用來制作骨膠,及被化學分院作為研究之用。
2200桶鯨油價值15萬7千余元,這些鯨油不管是用來制作肥皂還是蠟燭,都是相當出色的優質品。當然還有一部分品質較好的鯨油直接當做了食用油出售,雖然這種油帶著些許魚臭味,但是對于常年沒有油水的東江鎮軍民來說,是無法過于挑剔的。
加上鯨魚皮和鯨肉的價值,今年內府名下的捕鯨公司獲得的收益大約在25萬元上下,吸納了1100余漁民。扣除了5萬元的人工工資和3萬元的各項成本,捕鯨公司凈賺17萬元。在留下了2萬元的利潤后,還有15萬元就被劃撥到了皇家科學院的名下。
聽著王承恩心疼的訴說,朱由檢也只能笑笑沒在說什么。化學分院今年花費掉的資金大約會超過300萬元,而整個皇家科學院耗費的資金接近了400萬元,而今年皇宮的支出不過才320萬元左右。
如果按照往年的計算,皇宮一年的支出大約在800萬元上下。也就是說,宮內大幅裁剪人手節省下來的費用,最后全部填補到了皇家科學院身上了,這也難怪讓王承恩這些內侍們有些不甘愿了。
最重要的還是,皇家科學院總體上來看雖然有些作用,但是化學分院的浪費未免就太過驚人了。僅僅為了制作一架高放大倍數的顯微鏡,價值2、30元的光學鏡胚報廢數量就不是按個、百來計算,而是按照千來計數的。
雖說第一架高倍數顯微鏡的完成,為第二架、第三架高倍數顯微鏡的制成,大大的降低了難度和造價,但是高達6萬元的造價,也未免過于駭人了。京城一座四、五畝大小的四合院,也不過才要價2500元罷了。
最讓王承恩感到憤憤不平的就是,價值如此高昂的寶物,居然不是放在皇宮內收藏起來,而是放在在化學分院內保存,還幾乎人人可用。
王承恩曾經委婉的向崇禎表示過,就算放在化學分院內,宮內也應該派出人員專門負責看管這座顯微鏡,避免有人失手損壞了這件儀器。崇禎自然不會同意這種要求,不過介于這架顯微鏡實在是過于昂貴,他也有些擔心了起來,于是便專門為此召見了徐光啟,讓他好好照管這架顯微鏡。
雖然沒有得到皇帝的同意,但是王承恩卻已經把皇家科學院當做了內廷最大的敵人,一個竊取內廷財富的敵人。他時不時的,都要在崇禎面前說上兩句,指望皇帝幡然醒悟,不要再被這些西洋和尚同煉丹士們給欺騙了。
朱由檢回過頭后,便準備去隔壁的實驗室看看,他才一起步,便給李次虨給攔了下來。
李次虨額頭冒汗,張開雙手攔住他說道:“陛下,那邊出了一點小問題,里面暫時不能進去,我們還是出去說話吧。”
朱由檢停下腳步,有些好奇的看著他問道:“出了什么問題?”
李次虨小聲的回道:“唐山遷西地區送來了幾塊較軟的金屬礦物,想讓我們分析下里面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