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新學的將來,我們必須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打倒那些最為頑固守舊的反新學人士。所以,朕以為就算現(xiàn)在有些投機者想要摻和進先生組建的新黨,只要他們不同新黨的理念對著干,先生應當容許他們進行投機。
等到那些頑固守舊的勢力被打倒,新學真正在大明各地被接受了,那么我們再來清理這些混入黨內(nèi)的投機者。接納他們進入黨內(nèi),不代表今后不會打倒他們,所以這是一個做事的先后秩序問題,不是意味著我們要向這些投機者作出妥協(xié),改變新黨的成立宗旨。”
崇禎的勸說終于讓徐光啟消除了心中不少郁悶,但是皇帝提出的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先打倒主要敵人,然后再消滅次要敵人的說法,讓徐光啟心里總有些過不去。
他思前想后了許久,方才有些不確定的向崇禎說道:“可是陛下,這個先接納他們,事后又要打倒他們,是不是有點過河拆橋的意思?”
朱由檢楞了下,便嚴肅而認真的回道:“新黨成立時,向天下公布了建黨的理念和主張,他們既然已經(jīng)知道了新黨成立是為了什么,那么當他們主動要求加入進來的時候,就必須要受到黨的約束。
如果他們并不是認同黨的理念和主張加入進黨的,那么說明他們從一開始就欺騙了黨,只是把入黨當做了爭權奪利,平步青云的一個機會。
既然是如此,那么黨對他們采取一些清理措施,以保證黨的理念和主張不被扭曲,又有什么不對呢?我們既然已經(jīng)把新黨的觀點明白無誤的公之于眾了,就沒必要擔憂會被人說什么過河拆橋。
也許有些人協(xié)助新黨打倒了共同的敵人,但是并不意味著他們就是新黨的盟友。只是證明了大家曾經(jīng)有過一個共同的敵人罷了。
既然新黨的成立是為了解決大明存在的各種時弊,以挽回天下人對于朝廷,對于大明的信心,那么顯然是不能把個人的感情當成做事的標準的…”
在經(jīng)過了崇禎的細致勸說下,徐光啟終于收回了,來之前想要辭去科學**黨黨魁的想法。不過鑒于徐光啟的年齡和體力,朱由檢也認為需要有一個人幫助他,分擔黨內(nèi)的日常行政事務。
最后他建議徐光啟在黨內(nèi)設立一個干事長的職位,代替他處理黨內(nèi)的瑣事,這個人最好是沒有公職在身。一來可以自由往來于各地管理黨的各項事務;二來也會讓那些投機官員無法染指這個職位。
當然對于京城眼下的亂象,朱由檢也覺得有必要進行整頓一二。在隨后的內(nèi)閣見面會上,他第一次提出了對于徐光啟、錢謙益兩人組黨的看法。
朱由檢在會上如此對眾人說道,自萬歷以來朝中一直黨爭不斷,所以官員之中有黨派乃是一個事實,不是將要發(fā)生的問題。否則幾位先帝數(shù)次下詔,要求朝中官員不許結黨,豈不是對著空氣說話。
既然官員之中存在黨派是一個事實,那么朝廷就要切實的面對它,解決它,而不是閉上眼睛裝作看不到,就當做沒有這個問題了。
崇禎認為,自古以來歷朝對于結黨一事眾說紛紜,一會說結黨是小人朋比為奸,一會說結黨是君子同而不和。總而之,隨著立場的不同,對于黨人的評價也就變得千差萬別了。
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在于這些黨派行事不夠光明正大,又沒有切實的表明自己結黨的目的是什么,導致君臣相疑,同僚傾軋。
因此,借著徐光啟、錢謙益兩人的組黨行為,崇禎決定試驗一下開放黨禁。以規(guī)范黨派在朝政中行事準則,消弭朝中的黨爭。
首先第一件事,他會下令御前秘書處成立一個黨團辦公室,專門負責管理政黨的問題。不管是徐光啟的科學進步黨還是錢謙益的新東林黨,都必須向該辦公室報備本黨建立的宗旨和政治理念,黨組織的形式和黨員的名單,運營黨的經(jīng)費來源,黨的法定代表人。
崇禎同時提出,黨派成立之后,必須有約束本黨成員行為的能力,入黨的官員不得借助黨派的力量打擊異己,謀取私利,破壞大明的法律,和企圖顛覆皇室等。
最后,因為崇禎需要時間觀察公開組建的政黨是否合適于大明,因此在五年內(nèi)不接受兩黨之外的黨派成立申請。崇禎再次重申,任何人都不得在私下結黨,違者將免去官職和流放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