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對于這外洋諸事務,馮銓就有些一籌莫展了。如果是按照以往,這外洋事務便是海外各藩國的朝貢貿易,至于藩國內部事務,只要各藩國不主動提出來,大明朝廷也一樣是懶得理會的。
大明唯一稍稍關心一些的藩國,大約也就是**王國了。畢竟因為后金的出現,使得大明和**王國之間的陸路交通斷絕了。但是**王國的地理位置重要,不僅抵著后金的背部,還是東江鎮的主要物資供給地。
因此大明朝堂上,希望利用**的地理位置牽制下后金,以減輕大明邊防壓力的論,一向也是很有市場的。
只不過**王國實在是太弱,薩爾滸之戰中明軍失利,協助明軍作戰的**軍也就立刻投降了。因此在這之后,關于讓**王國派兵牽制后金的聲音便少了下去。
所以,雖然看起來東亞及東南亞諸國都是大明的藩國,但這些藩國除了不定時間的朝貢貿易外,基本上并不承擔對于大明的其他政治義務。
當馮銓把海關事務理順之后,對于外洋諸事務究竟要干些什么,頓時就有些茫然不知所措了。而**衙門之下的東海、臺海、南洋三個巡閱府,萬生石塘、西貢、望鄉(即巴拉望島)三個鎮守府,今后要如何去約束他們,馮銓也要搞清楚皇帝的意圖。
畢竟大明從來沒有巡閱府、鎮守府這種衙門的設置,而且還是擁有獨立武裝和行政機構的地方政府。事實上真要拿來比喻的話,也只有宣慰司和土司衙門可以差相仿佛。
不過很顯然,皇帝并不是真的想要弄出幾個不受管制的海外土司出來,否則就不會建立**衙門來管理這些新衙門。但是接下來要如何管理這些單位,才是讓馮銓頭疼的事。
此外這些新衙門在海外同大明的藩國發生沖突,或是同那些西洋商人發生矛盾,被人告到**衙門的時候,他又應當做出什么反應。因此,馮銓才希望能夠得到崇禎更為明確的指示。
對于馮銓的要求,朱由檢思考之后,便做出了如下的答復。首先對于巡閱府和鎮守府,**衙門肯定是要加強監管的。雖然現在這些巡閱府和鎮守府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小王國,朝廷委派的人員很難獲得他們的信任。
但是馮銓可以舉辦一個學校,定期從各巡閱府和鎮守府挑選出人員進行培訓學習。這些前海盜也好,前海商也好,都沒有處理政事的經驗,因此他們必然是要依靠朝廷替他們培訓行政人員的。
而**衙門只要確定了合理的培訓制度和升級制度,那么不管那些海商或海盜的首領有多大的威望,也阻擋不了朝廷對于各巡閱府和鎮守府的人事滲透。只要**衙門掌握了各巡閱府、鎮守府的人事權力和財政權力,那么就算他們還擁有一定的武力,也對朝廷構不成什么威脅了。
對于各巡閱府和鎮守府在日常活動中同藩國或是外國發生沖突事件時,**衙門應當持有什么態度。朱由檢的態度就很明確了,首先要先確定巡閱府和鎮守府的官兵是否在維護大明主權和領土的完整,是否在維護大明的利益,如果是的話自然是毫無條件的站在巡閱府和鎮守府的一邊。
如果他們只是為了自己的私利引發了沖突,那么就要看對方是誰。如果對方是琉球、渤泥、暹羅、**王國,那么自然要公正合理的進行處理。
如果是其他國家,那么就以平息事件為優先考慮。但是不管怎么處理,都需要遵守兩個基本原則,一是把當事人的行為同朝廷及巡閱府、鎮守府的關系撇開,不允許對方把攻擊面上升到對大明政府名譽毀壞的程度。
二是如果沖突的責任真的在大明這方的話,可以賠款道歉,但是決不允許對方引渡和審判大明這方的人員。
除此之外,朱由檢還順便提了提,他希望**衙門成立之后,能夠先派出幾名大使,前往**、琉球、渤泥、暹羅、日本、菲律賓、巴達維亞、萬丹等地,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并負責大明同這些國家的文化和政治交流,順便保護前往當地進行貿易的大明商人。
而崇禎之所以來見許心素,除了想見見艾達之外,便是希望許心素能夠協助**衙門派出的人員,在**、日本、琉球建立使館,以完成他們的使命。
朱由檢最后對許心素說道:“在**、日本建立使館的問題應當不大,但是朕比較擔心的便是出使琉球的事務。
據朕得到的情報,似乎琉球王國已經被日本的薩摩蕃給征服了。所以當大明使者前往琉球建立使館常駐時,也許會受到日本人的阻擾。
短期之內,我們和日本還需要保持良好的貿易關系。所以,朕需要你派人對出使琉球的人員進行保護,只要不擴大成為大明和日本之間的戰爭,在琉球你可以對日本人的挑釁作出任何反應,不管怎么樣,今年以內我們都必須在琉球建立一個立足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