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耀芳之子張岱,字宗子,號陶庵,雖然年已33歲,但依然是一介諸生。并不是他的才學不足,而是他學習四書五經不以朱熹的注解為標準,且每次參加考試在寫到圣諱時都忘記了抬頭格。
因此雖然他出生于顯宦之家,卻也沒有考官敢于錄取他。張岱家世良好,本人對于科舉功名雖然有所期待,但卻也沒有把科舉仕途當做人生的唯一目標。
除了四書五經之外,他還對史學、理學、文學、小學和輿地學頗有興趣。今年年初他北上山東,去探望擔任魯獻王右長史的父親。
不過等他抵達山東時,張耀芳卻從魯獻王右長史轉任成了導沭經沙入海工程的項目總指揮。雖然張耀芳的身體一向不怎么好,但是得到了皇帝的委托重任之后,卻爆發出了驚人的做事熱情。
張岱抵達山東后,看到父親如此操勞,他自然不能在一旁袖手旁觀,因此很快便成了張耀芳身邊最得力的助手。
沂、沭河上游,臨沂、大官莊以上流域面積1萬余平方公里,且大部分都為丘陵山區,加之此地降雨都集中在春夏,一場暴雨便會釀成山洪暴發.下游宣泄不及,易于潰決成災。
《沂州府志》上記載的歷年數據,向有“三日之旱即成涸澤,一日之雨良田隨沙石而去”之語。黃河奪淮期間,下游水災平均每兩年便有一次。
因此本地百姓聽到朝廷對沂、沭兩河進行治理,都采取了積極支持的態度。而本次治理沭河,采取的是征發勞役同招募河工并行的方式,對于當地百姓所增加的負擔較輕,因此招募的人手,很快便突破了早前的估計。
不過引河段工程開工后,挖到地下兩米左右,就遇到石方,給本工程造成了不小的麻煩。所以一期工程最終在5月中旬暫時停下,指揮部讓百姓先回去準備夏收事務,待秋后繼續二期工程。
一期工程完成土石方260余萬立方米,工日196萬個,支付河工的工食薪資15萬余元。不過在6、7月份的汛期中,一期工程就已經開始發揮了作用。今年上游地區并沒有出現連續暴雨的天氣,所以下游沙河只有一般性的洪澇災害,在新筑河堤的約束下,沒有如往年一般給沿岸農田造成危害。
一期工程獲得的成功,不僅激勵了當地士紳百姓治理水利的士氣,也給張耀芳等主持治水的官員帶來了極大的信心。
不過對于接下來的二期工程,對引河段石方的開挖,張耀芳和山東官員們也有些棘手。對于這種石方的開挖,需要大量的火藥及撬棍之類的鋼鐵工具,山東本地可制作不出精良的黑火藥和質量上乘的開石工具。
看著這炎熱的天氣,擔心父親身體的張岱,便陪同張耀芳一起上京報告,順便向工部請求調撥火藥和開石工具。
7月12日一行人抵達了天津,一向愛熱鬧的張岱發覺天津碼頭人山人海,他有心去看個熱鬧,但又擔心父親有什么事吩咐他去做。
他正坐臥不安之際,熟悉兒子脾性的張耀芳卻笑著對他說道:“今日為父還要去拜訪一位老友,你就不必跟去了。不過我不管你去碼頭看熱鬧也好,還是上街頭閑逛也好,晚飯之前一定要回來,明日一早我們就要出發前往京城的。”
張岱趕緊對著父親拱手說道:“請父親放心,晚飯之前我一定回來。聽說天津海貨豐盛且新鮮,我這就去挑選看看,晚上請父親飲上幾杯消消暑氣。”
張耀芳笑著對他揮了揮手說道:“去吧,去吧,就別站在這里抓耳撓腮的了。”
打發走了兒子,張耀芳便和一起上京的屬官繼續討論起公務來了。張岱看著父親似乎沒有什么事情吩咐自己了,趕緊悄悄的退出了房間,叫上了自己的的隨從,離開了客棧前往天津新碼頭看熱鬧去了。
在路上,張岱稍稍打聽了一下,便了解了今日天津百姓為何都跑去碼頭圍觀了。原來是前往外洋捕撈的船隊回來,京畿和外地在天津的商人紛紛前往碼頭收購船隊的漁獲,而本地百姓也跟著去瞧瞧熱鬧,順便還想去買些便宜的剩貨。
張岱挑了一間臨近港口的酒樓,在最高的三樓選了一個面對天津新碼頭的臨窗位置,便不慌不忙的看起了這場熱鬧。
紹興素以“水鄉澤國”而著稱,城內往來招一只烏篷船比乘坐其他交通工具更為方便。作為紹興人的張岱,對于船只并不陌生。而張家不僅在紹興有產業,在西湖邊上同樣有一個別居,張岱更是在西湖居住過數年。
但是,不管是在紹興還是在西湖,張岱所見過的那些船只,都沒有眼前停靠在天津河碼頭上的那20余艘大船,那么的氣勢磅礴。和這些收起了船帆的大船相比,紹興的烏篷船過于纖細了,而西湖的樓船卻又過于華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