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安德烈斯上尉說的一樣,卡亞俄港口的西班牙人并不拒絕一艘滿載中國貨物的船只到來,特別是船上帶來的貨物中,除了絲綢和鐵制工具外,還有150擔水銀。
作為提取白銀的必需品,水銀一直是新西班牙和秘魯兩個殖民地的緊俏貨物。在新西班牙一擔水銀價值80.5比索,而在秘魯則高達108比索一擔。而據鄭芝虎的了解,在馬尼拉一擔水銀大約是40元,在廣州不會超過30元每擔,但是在云貴等水銀產地,則在18-20元一擔之間。
從中國本土販運水銀過來,便是近3倍的利潤。不過水銀作為礦山的必需品,一向是被王室商人們所壟斷,再加上從中國販運來的絲綢和瓷器利潤更大,因此水銀在馬尼拉大帆船貿易中只不過是一個可有可無的補充罷了。
不過進入17世紀之后,西班牙國內的水銀礦開始枯竭,而秘魯本地的水銀礦區萬卡維利卡的水銀產量也不斷的下降,使得本就開始下挫的美洲白銀產量更是受到了嚴重影響。
在經過了近百年的開采之后,墨西哥北部的銀山已經越來越深入地下,容易開采的地區被開采完之后,剩下的都是地下水位之下難以開采的地區,因此白銀開采成本上升,產量卻開始縮小。
因此進入20年代之后,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便出現了白銀危機,這場危機從根本上來說,少部分原因是殖民地沒有繼續發現新的白銀礦山。
但是更多的原因則是,西班牙人掠奪式的開采白銀礦產,極大的浪費了不少礦山的白銀儲量。而水銀供給不足,則是加深了這一危機。
西班牙國內的王公貴族們都很明白,整個西班牙帝國就是一座建筑在美洲貴金屬上的金字塔。一旦失去了來自美洲的貴金屬,龐大的帝國頃刻之間就會成為一堆廢墟。
從西班牙人踏上尤卡坦半島開始,一座座儲量豐富的銀礦和金礦就不斷的被殖民者們所發現。這樣的事情重復了上百年之后,使得西班牙人早就忘記了,即便美洲大陸的土地再過于廣闊,也終有探索到盡頭的一天。
進入17世紀之后,新的金銀礦無法再被發現的事實,首先就讓西班牙的上層人士恐慌了起來。在百年之前,西班牙王室資助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的航海大冒險,一是為了尋找前往東方的貿易航路,二是尋找一片能夠為西班牙帶來財富的土地。
雖然哥倫布沒有抵達中國,但是卻發現了富饒的墨西哥。在那個時候,西班牙人還沒有失去開拓新國土的勇氣和毅力,他們從國內遷移了大量人口到美洲,的確是想要把這片土地變成新大陸的西班牙。
但是不斷出現的銀礦和金礦,無疑摧毀了西班牙王室開發新西班牙的計劃。每一個西班牙人踏上新大陸的第一天開始,不是想著要找到一座新礦山,便是從本地土著人那里榨取更多的財富出來。
這種浮躁的情緒,使得西班牙人失去了經營新西班牙的興趣,除了白銀和黃金之外,他們的眼中已經忽略了,這片土地上存在的其他財富。因此,除了初期開發出來的尤卡坦半島之外,殖民地的其他部分,完全是依賴于礦山存在的經濟。
與其說新西班牙和秘魯是西班牙人的殖民地,倒不如說這是一座龐大的采礦公司更好。沒有了金銀礦的開采,這兩片富饒的殖民地甚至連自己都養不活。
而對西班牙王國來說,每年定期從美洲運回來的黃金和白銀,不僅僅是支撐西班牙經濟的支柱。最為重要的,它也是一顆定心丸。從上個世紀開始,西班牙人就陷入了一場接一場的戰爭,同北非的摩爾人,地中海的奧斯曼人,英國人,荷蘭人,德國和北歐的新教徒,現在大約還要加上法國人。
這種連綿不絕的戰爭,不僅破壞了西班牙國內的經濟,更為重要的還是讓整個王國負債累累。而之所以西班牙王國還能勉強支撐著國內的經濟,繼續同荷蘭人和新教徒作戰下去,那是因為歐洲還有人愿意借錢給他們。
這些人借錢給西班牙王國,當然不是因為西班牙人長得帥,而是基于對西班牙美洲殖民地金銀礦的信心。如果有一天,從美洲過來的運寶船出了什么意外,那么對于西班牙人就是一個重大的打擊。
而如果傳出美洲殖民地金銀礦枯竭的傳聞,那么那些商人的錢袋很快就會向西班牙王國關閉起來。因此,為了保證美洲殖民地每年運回國內的貴金屬數量,王國對于美洲殖民地的對外貿易的控制越來越嚴厲了。
于此同時,為了應對白銀危機,西班牙人加大了對于哥倫比亞地區的征服活動,一方面是想要把秘魯和新西班牙殖民地連成一片,有利于國內對于秘魯的控制。
另一方面則是,他們希望能夠在新征服的區域發現如同波托西一樣的大銀礦。而為了防止殖民地官吏瞞報礦山的產量,王國對于水銀貿易的控制也就更為嚴密了。
秘魯開采銀礦的水銀除了少部分來自于本地的萬卡維利卡水銀礦之外,最大的來源還是來自于墨西哥。由于墨西哥那些“伽秋平”人的貪婪,利馬市場上每擔水銀的價格已經從平時的108比索,漲到了188比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