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黃立極看清了朱由檢的提議,對整個文官集團不利,甚至有可能改變大明今后士人獨掌朝政的局面。但是這對黃立極本人來說,卻是一件大好事。
他可以成為自胡惟庸之后的第二位大明丞相,這是張居正都沒有做到的事,也就是說他的身后名將會有可能蓋過張居正,而他承擔的風險卻被商人代表大會分攤了。
付出如此之少,而收益卻如此之大。黃立極只是猶豫一下,就故作沒看見,崇禎期盼他主動承擔推行稅收、行政改革責任的眼神。
黃立極拿定主意不蹚稅收改革的渾水,這增加身后名聲,并讓他成為大明第二個丞相的行政改革,他倒是緊緊抓住不愿放棄了。
黃立極避開了崇禎熱切的目光,故作擔憂的說道:“陛下這召開商人代表大會,討論改革商稅的方案雖然巧妙。但是召集天下230名商人代表,這人數如此之多,恐怕陛下未必能讓這些逐利的商賈,全然支持陛下增收商稅,從他們自己身上割肉吧?”
對于黃立極的不肯擔當,朱由檢也略失望。如果這位黃立極有張居正一半的勇氣,憑借著他在朝中籠聚的勢力,加上自己的配合,朱由檢就不需要召開沒有把握的商人代表大會,直接由上至下的推動大明的改革了。
當年張居正聯絡了內相馮保,就能推行他被整個縉紳階層反對的萬歷新政。如果不是萬歷皇帝嫉恨太過,把萬歷新政不分好壞一概廢除,那么今天朱由檢也不必從頭開始推行改革了。
現在有朱由檢親自支持,加上魏忠賢清理過的朝堂,東林黨人沒有占據多少高位的狀況,可以說是由上至下推動改革阻力最小的時候。
但是顯然黃立極并不愿意,一開始就走向天下士紳的反面去。這和協助魏忠賢打擊東林黨人不一樣,打擊東林黨人只是打擊了士紳階層的一部分人,屬于內部斗爭。但是推行稅收改革,是針對了天下士紳和豪商勢族,這個敵人看起來實在是太強大了些。
朱由檢意味深長的看著黃立極說道:“正因為人數眾多,所以他們才不可能齊心。而且既然朕收買不了,這些商人意見一致的支持稅收改革政策。那么那些士商同樣也脅迫不了,這么多代表意見一致的反對稅收改革政策。”
黃立極心念一動,再次詢問道:“如果陛下召開的大明商人代表會議,最后否決了陛下的稅收改革政策,陛下會怎么辦?”
朱由檢正想慷慨陳詞一番,說這不可能會發生,朕也決不允許這種事發生之類的話,來顯示自己的決心時,突然看到了黃立極的眼神有些閃爍。
他猛然才想起,這位首輔大人的立場并不是堅定的支持改革,反而是一個只求平穩過渡的老官僚。如果不是他拋出的恢復丞相制度的誘餌實在誘人,這位大明首輔壓根不會和他談論改革的內容。
朱由檢深深吸了一口氣,然后神情黯然的對著黃立極說道:“朕雖然貴為天子,但也曾經聽說過市井中有這么一句俗語,叫愿賭服輸。既然朕提議召開了商人代表大會,而商人代表大會又否決了朕提出的稅收改革政策,那么朕當然是毫無怨的接受這個決定。”
聽到朱由檢這么說,黃立極終于放下了心中最大的擔憂。他最害怕的就是,到時候商人代表大會得出的結論和崇禎期待的不同,這位少年天子臉皮薄,接受不了這個決定,那么他這個首相就成了風箱里的老鼠,進退兩難了。
獲得了崇禎親口承諾,會以商人代表大會的決定為最終決定,不會有任何反悔之后,黃立極感到自己整個人都輕松起來了。在行政改革上面,雖然行政、司法、軍事被分成了三個獨立的部分,但是在黃立極看來,這不過是文官內部權力的分配。
不管崇禎再怎么改革,最后做事的始終是大明的讀書人,從這一點來說,只要大明不改變現在官員出仕的方式,那么權力始終掌握在文官集團手中。
而崇禎的改革之后,原本內廷的批紅權力就會被廢除。如此一來,大明文官集團從太祖時代對皇權的抗爭,到了他黃立極手中終于走到了頂峰。
他黃立極不再是一個平常普通的首輔,而是應該被銘記的,文官集團的領袖,一個奪回了被皇權搶走的相權的政治家。
看到崇禎輕易的就把太祖收走的權力還給了文官集團,黃立極心里嘆氣的想著,“到底今上還是年幼啊,如此沖動的舉動,想必今后陛下成年后會后悔今日的舉動吧。”
黃立極心中雖然對朱由檢的行動一直在惋惜,但是口中卻飛快的向崇禎承諾道,愿意為大明的改革獻上自己的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