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王德進聽到了某位徽商獻出了一套算學書籍,而被燕京大學聘請為教授,而編輯這套書籍的徽商先人也得到了封賞。
這自然讓王德進大為心動了起來,他雖然羨慕這位徽商所得到的封賞,但是更讓他眼熱的,卻是皇帝對于這位徽商先人在算學上的認可。
王德進沉浸在曾祖編寫的這套書籍中多年,自認為曾祖在算學上的學問并不弱于任何人,但是唯一遺憾的,是曾祖始終不能得到別人的認可。
王德進**邊角已經有些破損的書籍,終于下定了決心,要試著向朝廷再進獻一次書籍,讓曾祖的畢生心血不會就此埋沒。
當日下午,當崇禎再次來到會同館的時候,正好看見一名商人代表頂著一匣書籍跪在道路邊上。
朱由檢對著前來迎接的會同館官員說道:“這人是誰?他想要做什么?”
“回陛下,這位是晉商代表王德進,他說有書籍想要獻給陛下,所以在此等候。”
聽完會同館官員的解釋之后,朱由檢看了看跪在邊上的王德進后,便無所謂的說道:“那就安排個房間,然后帶他來見見朕,把云南、廣西商人代表的會面推后吧。”
會同館的官員趕緊走到了前方,為皇帝引路。在一間光線良好的房間內,王德進被帶了進來。
王承恩從王德進手中接過了書籍放在了朱由檢面前,然后默默的站到了崇禎的身后。
朱由檢看了一眼抽出來的書籍,發覺居然不是印刷本,而是手寫本,這讓他頓時起了幾分輕視之心。
雖然手寫的字跡圓潤工整,但是崇禎不認為連印刷本都出不了的書籍,會給他帶來什么驚喜。
不過看在這本書的內容講述的是數學,而不是什么神仙志怪的小說,本著塑造推崇數學的社會風氣,他還是決定稍稍應付下這位獻書的代表。
朱由檢一邊漫不經心的翻看著書籍,一邊同王德進閑聊著,交談著關于書籍的內容。
王承恩在邊上聽著皇帝和王德進的談話,只覺得腦子里一片混沌,完全不明白兩人在談什么。
不過皇帝從剛開始的輕慢態度,慢慢變得嚴肅認真了起來。交談了一會之后,皇帝似乎覺得光用嘴無法清楚的表達出來,又命會同館的屬吏拿來了黑板、粉筆。
那位原本遠遠跪在堂下的商人代表,被皇帝叫到了身邊,要求其用黑板表達出書中的一些內容。
看到崇禎對于這位商人代表的態度變化,原本對于這位想用獻書博取皇帝好感的商人代表不屑一顧的王承恩,也對著王德進展開了笑顏。
崇禎和王德進的交談持續到了黃昏,原本今日同兩省代表的會面,顯然已經被皇帝拋之腦后了。
雖然戶部的官員幾次想要前來催促崇禎去接見商人代表,但是都被王承恩擋了回去。
登基以來,王承恩還是第一次看到,皇帝如此興高采烈而投入的同人談論一件事。
作為和皇帝關系最為親密的太監,王承恩一直都希望能夠幫助皇帝找到一條放松精神的方式。
一個沒有什么喜好,一直精神緊繃的皇帝,對于他們這些宮內服侍皇帝的近侍來說,絕不是什么好消息。
這些宮內的大太監們都很清楚,雖然有內閣幫助皇帝處理政務,但是經過內閣篩選后的政務依然還是相當繁重的任務。
歷史上能夠在這堆公文中游刃有余的皇帝,只有太祖高皇帝一人。但是太祖高皇帝起于草莽,對世情可謂了如指掌,因此對于批閱這些公文不以為勞累。
但是沒有什么愛好的太祖,對于身邊太監們的管束可不是簡單的嚴厲就能說的清的。
因此每一任皇帝身邊的太監們,都希望能找到皇帝的喜好,一來可以松弛皇帝在緊張的國事中的神經,不至于把怒氣帶回后宮,在他們身上發泄出來。
二來,就算自己犯了錯誤,也能通過投皇帝所好,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然后崇禎登基之后,看起來對什么都很有興趣,但是對什么都沒有特殊的喜好,這就讓這些宮內的太監們有些無所適從了。
今天王承恩既然見到了皇帝顯露出來的這種認真,他自然不會放過這個了解皇帝愛好的機會。唯一遺憾的是,雖然在邊上聽了一個下午,他依然什么都沒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