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
我們不是英雄,
卻勝似英雄;
炮火再猛,
也要向前沖;
硝煙的戰場,
只有血雨腥風!
刀光閃,槍聲隆,
不過是霜雪天里任從容。
鄉關漫漫無覓處,
鐵馬金戈一夢中;
殘夜盡,
旭日東
軍歌嘹亮貫長虹!
征南征北驅東虜,
鴨綠江外看碧空。
逝去了脆弱的生命,
換取渴望,
你可曾懂?
卷一:抗日風云
“我最親愛的祖國,為了你,我會負出一切,只要是能把侵略者趕走,我寧愿為此獻出生命!”
“那個時候我已經死了,在這場戰爭中,大概所有軍人都會死的。”
第一章槍王
當兵的理由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國仇與家恨。
張賢本有一個十分幸福的家庭,但是抗日戰爭爆發后,一切都變了。而對于張賢來說,一九三七年十二月是他永遠也忘記不了的,那個月里,首都南京陷落了,在接下來的兩三個多月里,南京成了人間的地獄,日本鬼子到處殺人,**、掠奪,將人類最丑惡的一面表現得淋漓盡致,屠殺的人尸橫遍野,整個南京城都彌漫著一股血腥與尸臭。
十二月十三日,日本軍隊攻入南京。而這一天張賢正在女同學劉曼麗的家里,曼麗的父親劉亦農是南京城有名的大商人,抗戰之初就把自己大部分的家財轉到了美國,而此時更是當即立斷,拋下家業,帶著自己的老婆與三個孩子和兩個仆人跑到美國大使館里尋求庇護,他是那里的常客,與那里的一個美國外交官是同學。張賢本來想回家去與自己父母和兩個弟弟在一起的,可是劉亦農敏銳地覺察到了什么,告訴他,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此時回家已經來不及了,只怕自己也將遭厄運。對于一個當時才十五歲的張賢來說,哪有什么主意,于是聽從了劉亦農的勸告,跟著他們一家也住進了美國大使館。
看來,劉亦農是對的,在接下來的時日里,張賢度日如年,期待著局勢趕快穩定下來,可是外面的屠殺還在進行著,而美國大使館也被日軍包圍監視了起來,直到六個星期之后,一切才慢慢平靜下來。在劉亦農的陪同之下,張賢回到了家中,可是這里已經是人去樓空,只剩下了被燒焦的斷壁殘垣,他的父母與兄弟早已不知去向,而連邊上的鄰居也沒一個。劉亦農又帶著張賢在南京各個教會的難民營里四處尋找,依然一無所獲,而最后,張賢看到了他的一位鄰居大爺,那個大爺告訴張賢,他的父親帶著他的母親與兩個弟弟逃難,在一個德國教堂里,他的母親被日本兵**了,他的父親殺了那個日本兵,而他父親也被一群日本兵開槍打死了,那群喪心病狂的日本兵還開槍掃射了同在這個教堂里避難的其它百姓,至于他那兩個弟弟的下落就不知道了。當時這位大爺也在那個教堂,然后又逃到了這里,這才免于了一死。
轉眼間,一個美好的家就這么灰飛煙滅了,張賢懷著悲憤的心情離開了南京,而也就是從這一刻開始,他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他不再是那個懦弱的書生,他要報仇,他要去打日本鬼子。信念一旦確立,就再無回頭的余地。
劉亦農很喜歡張賢,他沒有兒子,所以一直以來都將張賢當做自己的兒子來對待,因為在他所見過的少年里,沒有哪個男孩子有張賢這般聰明,這般英俊,又這般懂事。他希望帶著張賢去美國,但是被張賢一口回絕了,張賢告訴他,當此國破家亡之際,任何一個中國人都不能把自己置之度外,何況他還有如此血海深仇。他要當兵參軍,他要去報仇。看到張賢如此堅定的意志,劉亦農知道這個孩子的決心,不過一個才十五歲的孩子又有哪個部隊會要呢?
南京陷落的時候,劉亦農救了一個叫郭玉民的**陸軍軍官學校的教官,此時的陸軍軍官學校已經搬到了成都,郭教官當時是留守南京的負責人。劉亦農通過美國大使館這層關系,費了番周折終于帶著大家逃離了南京,來到了上海,又在上海坐船到了香港,在這里他要坐上橫渡太平洋的船去美國,而與張賢和郭教官分道揚鑣,在臨走之前,他把張賢拖付給了郭教官,郭教官也一口答應。
就這樣,郭教官帶著張賢從香港繞道河內,再從河內坐火車來到昆明,然后輾轉著到了成都。在郭教官的安排之下,張賢虛報了兩歲,報考了**陸軍軍官學校,并以十分優異的成績一舉考中。
接下來的三年軍校生活是在緊張而又有序中度過的,時不時地還會拌有日軍的空襲,但信念一直支撐著張賢走下來,他有明確的人生目標,為了這個目標,他甘愿視死如歸。而這三年里,他也從一個一臉稚氣的男孩子,成長為一名英挺魁偉的軍人,現在需要的只是歷練,成為一名真正的鬼子殺手。
****************************
本來是半年的見習官,可是因為戰時的部隊下級軍官人員緊張,所以張賢也只見習了三個月,在郭教官的努力之下,張賢被分到了國軍的主力第十一師,同時分到那個師的還有他的同學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