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華看了看自己的懷表,此時的時間指在了九點半鐘,已經到達上級所規定的時間,而襄河縱隊大部已然到達上蔡城西北郊林莊的集合點,離著上蔡城不過一步之遙。
“命令各部隊稍作休息,一個小時后準備攻城!”劉興華對大家下達了命令。
命令傳達下去之后,那些已然疲憊不堪的士兵們如獲大赦一樣,各團各營自找附近的樹林、村莊、廟宇等可以隱蔽之所進行休息,許多士兵倒下頭來,不管不顧得已然昏昏睡去。
劉興華卻沒有機會休息,越是這個時候,他的心思反而越重,大戰在即,還不知道這一戰的結果會是怎樣,但是這次戰斗過于倉促,已然令他隱隱感到有一些不安,熊卓然的擔憂還歷歷地在他的腦海中盤旋著,但是作為指揮員,他卻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動搖。
在戰斗開始之前,劉興華將手下的三位旅長和幾個團長找了過來,布署著攻城的計劃。
這個時候的梁三第一旅實際上只有兩個團來參戰,而這兩個團兵員都有不少的缺額,第一團直到至今還沒有恢復元氣,人員也沒有補滿,只得留在山區里休整。而華鋒的第二旅也好不了哪里去,也有一個團被打沒了,此時也只有兩個團參戰。最弱的還是第三旅,這個旅只有一個團半過來,他這個旅長此時也就相當于是一個團長了,只是旅下還有一些直屬部隊,可以派上一定的用場。
劉興華生怕兵力不夠,又從三個旅的殘部團里拉出部分的人員,組成了一個臨時作戰團,作為一個后備力量,當成機動。實則這一次趕到上蔡來的不過是六個團,而且每個團的士兵都沒有滿員,缺口都不小。
襄河縱隊雖然是一個地方縱隊,但是編制上卻有三個旅,而每個旅轄下有三個團,實際上他的一個旅相當于華東野戰軍的一個師了。只是因為編制雖大,但是這幾場戰斗下來,人員卻有些不足。如果按照上級的指示,襄河縱隊早就應該三團合成兩團,但是劉興華卻堅決不同意,并且說服了劉老總,最后劉老總作出了讓步,如果他能夠擴充到足夠的兵,那么就允許他的這個建制存在,并且很可能還會把他的作戰旅改為作戰師,以適應實際的情況。劉興華雄心勃勃,出了大別山,打了幾個勝仗之后,又是招兵,又是買馬,果真得作到了這一點,這令軍區首長們不由得對他刮目相看,正準備兌現當初的諾,哪知道象河關一戰,這個襄河縱隊又被打回了原形,人員大減,雖然名義上還是三旅九團,實則可以戰斗的部隊不過五六個團而已,等于整整地損失了一個三團的旅。
象河關之戰,第二旅偷襲春水鎮未果,有些損失;第三旅守備關山出現重大失誤,下屬的兩個團幾乎被敵全殲;而第一旅只是在最后關頭損失掉了一個團,另兩個團也遭到了重創,好在恢復得也很快,否則劉興華還真不知道這一仗又該如何來打了!
看著手下的三個旅長與幾個團長已然到齊,劉興華這才與熊卓然點了點頭,安排起各旅與各團的作戰任務。
首先,劉興華向大家作了為什么要攻打上蔡城的解釋,他道:“如今敵人行動很快,其主力整編十一旅與一一八旅已經渡過了洪河,到達商水附近,我們如果再追過去,只怕大家有這個心卻沒有這個力了,疲于奔命不說,還很可能追之不上。這樣一來,定然令上級布置的任務落空,而讓我們攻打開封的友軍腹背受敵。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選擇攻打上蔡來,就是為了逼迫胡從俊能夠回兵!”
大家都在點著頭,心里也明白,司令員這么作的目的是什么,只是也都知道這是一招險棋。
“大家不用擔心,上蔡城此時只有敵四十九旅,這個旅的戰力很弱,大部分還是新兵。另外,胡從俊的指揮部也設在這里,有一大批非作戰人員,呵呵,這就是我們一個極好的機會!”劉興華同時解釋著。
“呵呵,這樣正好呀!”梁三旅長忍不住地道:“我們正可以攻進城去,活捉胡從俊,為我們那些死去的同志們報仇!”
“是呀,我們一定要活捉胡從俊這個老狐貍!”
“就算是捉不住活的,抓一個死的也行呀!”……
眾人也齊齊應答著,情緒馬上高漲了起來。
劉興華與熊卓然又對視了一眼,看來大家的作戰熱情已經被提了起來,一聽說胡從俊孤軍被困在上蔡城,無不興奮起來,都想著能夠馬上將之捉住。但是,他們兩個人也十分清楚,戰斗一旦打起來,卻絕對不是如此輕松的事情,要想攻下上蔡城,除非有三個襄河縱隊同時發起攻擊,以此時襄河縱隊一己之力,根本沒有這個能力,如果非要硬打,雖說也有僥幸存在,但是很大的可能卻是損兵折將,到頭來弄不好還會被敵人吃掉。
劉興華揮了揮手,示意大家安靜下來,這才道:“大家記住,這次我們的任務不是要攻取上蔡城,活捉胡從俊,而是只是要敵人退兵!所以,這次進攻上蔡,我要求大家只準佯攻,不許真打!”
大家都為之一愣,華鋒旅長也有些不解地問道:“司令員,這又是為什么呢?”
不等劉興華開口,熊卓然卻笑道:“你們想過沒有,要是我們真得以攻取上蔡城作為目的,那么又需要多少的兵力?作出多少的部署呢?如果敵人主力一旦回防,我們很可能會立即陷入兩面夾擊之中,到時只怕撤都撤不下來了?!?
劉興華點著頭,同時也道:“熊政委說得不錯,所以,我們只能先派出一部兵力來佯攻,而還要抽出兵力來打敵人的援兵。對于這次戰斗來說,攻城是其次,想辦法多多消滅敵人才是最重要的!”
聽到司令員和政委如此一說,大家這才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