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支從東面趕來的解放軍援軍,的確就是黃新遠所率領的中野一縱第二旅第四團。
自從上一次在轉出大別山的時候,黃新遠帶領這個團以英勇的獻身精神,不惜將整個第二團都拼了上去,與整編十一師的第十八旅進行戰斗,守住陣地并一直成功地拖到了夜晚,從而有效地保護了中野首長們的安全轉移。雖然在北向店的那一戰中,第四團被打殘,黃新遠也身受重傷,但是,為此王勇司令員對他的看法終于有了一個很大的轉變,同時也更加客觀地認識了他這一員虎將。
原來第四團只是中野一縱里的二流部隊,并不是作戰的主力,經常擔負的是預備隊、護衛隊、運輸隊的任務,而在團長黃新遠的帶領之下,終于令各級首長們可以刮目相看了。其實對于黃新遠來說,他的目的也很簡單,那就是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要把第四團打造成中野一縱里真正的主力作戰團。為此,他也付出了百倍的艱辛,就象當初在國軍十一師里帶領新兵們操練打鬼子時一樣,身先士卒,親自為大家做示范。在他的大傷還沒有完全好利落的時候,他就與大家一起在操練場上和新兵一起摸爬滾打,完全沒有一個當團長的加式,以至于許多新來的兵都把他當成了一個老兵,而并不是團長。
黃新遠所作的的這一切,其實就是要洗刷掉自己的恥辱,他曾經是當了一名逃兵,并且為此付出了代價,所以在這個時候,他必須要比常人付出更大的辛苦。
也許是覺得原來對黃新遠和第四團重視不夠,王勇也覺得對他有些虧欠,在這一次中野一縱的休整與補充兵源的時候,對第四團尤其照顧,把那些傷愈歸隊的老兵盡數地撥給了黃新遠,這對黃新遠來說,就是求之不得的。
當然,黃新遠也沒有令王勇司令員失望,第四團果然在第一縱隊的各團比武中名列前矛,令縱隊所有的首長們都耳目一新,被這個新的第四團所折服。
就拿這一次的增援上蔡的行動來說,中野一縱的前鋒依然是錢雄風的第二十旅,但是黃新遠的第四團卻行軍急快,晝夜行軍,很快便超越了二十旅,成為了縱隊的先鋒,用黃新遠拍給王勇的電報來說,襄河縱隊不顧自身的實力敢于攻打上蔡城,就是對開封戰役最大的支援,劉興華司令員的這種犧牲自己,顧全大局的觀念值得所有的解放軍指戰員們學習。而戰場之上,襄河縱隊的生死其實就是命懸一線,如果中野一縱早日趕到戰場,那么解放軍的損失就會少很多。救兵如救火,這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
接到黃新遠的電報,王勇司令員也大為感慨,這個黃新遠所具有的戰略眼光比許多的團長、旅長都要高出一截,他對這場戰役的認識也十分清晰,正與他所期望的一樣。當下,王勇除了回電黃新遠要求他們團即早趕到上蔡戰場之外,又給縱隊前鋒的二十旅旅長錢雄風去了電令,督促他緊跟在第四團之后,迅速地趕到并進入上蔡的戰場之中。
正因為黃新遠的拼命,才使得第四團遠遠的拋下了錢雄風的第二十旅,提前兩個小時抵達了洪河岸邊,并一舉奪下了公路橋,對國軍的三十二團形成了合圍,取得了戰場的主動。
可是走進了戰場之后,黃新遠才發現此時的敵人,正是昔日的戰友,他首先與三十二團第一營交火,而當三十二團的副團長沙長海帶著人出現在他的陣前時,他忍不住念起了往日的同袍之誼,這個沙長海正是自己當初提拔上來的,明知道不可能僅憑著幾句話就能夠將之勸降,他還是忍不住親自喊話。
其實,喊話,這也是一種心理戰,如果對于窮途末路的敵人,肯定可以起到分化瓦解敵人的效果。
但是遺憾地很,沙長海回敬給他的是打過來了一槍,這也已然說明了他的態度,那就是對他這個往日戰友的不屑!
中野第四團突然的闖入,雖然令張賢感到意外,但當知道共軍的后繼援兵還沒有跟上來的時候,他一顆高懸的心總算是放下了一半來,此時這邊的兵力上整編十一旅還是占有了一定的優勢,只是氣勢上有些低落。張賢知道,自己如果再不抓緊時間解決戰斗,那么用不了多久,等到敵人的后繼援兵趕到,只怕真得要大敗而歸了。
此時,陳大興所率的警衛營和兩個連奪取公路橋,已經成了這一仗的關鍵。雖然對于陳大興他很是放心,但是當聽到熊開平報告自己的對手是黃新遠的時候,他便忽然有了要親臨前線的欲望,他要報仇,想為自己在結義大哥張慕禮報仇,以兌現當初曾許下的諾。
這個時候的戰斗,焦點無非是兩個,一個是三十一團與三五四團協同攻下土山陣地,他相信以白京生與韓覺兩個團長的能力,這并不是很難的事,也就是時間長短的事;而另一個焦點便是三十二團與黃新遠這支共軍的對陣,尤其令他放心不下。當下,張賢向自己新到任的參謀長潘揚交待了一下,帶著熊三娃與幾個親隨循著陳大興的路線,往公路橋那邊而去,同時他也命人帶上了無線電步話機,以便隨時與各部隊進行聯絡。
與張賢一同過來的還是整編十一旅的一個工兵連,這個工兵連的任務此時不再是架橋,還是一旦陳大興奪下了那座公路橋,那么這個連就要以最快的速度,負責將其炸毀。
東方的天際已經泛起了魚肚白,剛才最黑暗的時候已經過去,天很快就要亮了起來。
陳大興帶著警衛營,與三五四團的兩個連,突然出現在了公路橋的北面。雖然黃新遠在過了這座公路橋之后,立即派人對這座橋實施了保護,并派出兩個連在南北兩側建立防御陣地,以備不測,但是,對于突然沿著洪河從北攻擊而來的國軍還是感到有些失措,在北面防衛的這個連一邊作著堅決的抵抗,一邊緊急向黃新遠求援。
此時的黃新遠,正親自帶著第四團的主力,力圖突破三十二團的臨時布起防御陣地,以期與被圍在土山之上的襄河縱隊那個團會合。但是,三十二團雖然初敗,卻在這個時候與快速縱隊一起,在土山東邊的李店附近形成了一道兩層的防線,利用坦克強大的火力,組成一個個鋼鐵的堡壘。畢竟這是在夜晚,這些坦克沒有能夠作為突擊的武器,而是作為防守的火力點存在。
配合著這些強大的火力點,三十二團在團長熊開平的親自安排與帶領之下,對于黃新遠的沖鋒發起了反沖鋒,雙方的戰斗激烈異常,在李店之外打得難解難分,曾經不止一度,兩支部隊絞殺在一起,形肉搏與拼刺之戰,槍聲也稀疏了起來,戰場上的喊殺聲、怒罵聲、悲哭聲、**聲已然連成了一片,將朦朧的黎明罩上了一層濃濃的血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