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賢跟著第一連在唐云的聯絡員帶領之下,迅速地穿過墨斗沖,趕到下寨子的時候,天色已經暗了下來,山區里的太陽落得很早,雖然這個時候是隆冬時節,在北方來說已經到了數九天了,可是在這里氣溫還不冷,只是夜晚的時候有些涼而已。
下寨子里依稀傳出幾聲并不密集的槍聲,時不時的東一處,西一處,這說明戰斗還沒有結束,很有可能是敵人已經沖進了寨子里,雙方正在村落爭奪之中。
這個下寨子村,是一個只有幾十戶人家的彝族山寨,村子雖然不大,但是地勢卻十分險要,這也就難怪唐云連長在發現被敵人伏擊之后,會退到這里來的原因。
第一連的連長叫做邸玉寶,是一個瘦高個子約摸三十多歲的漢子,也是一個北方人,雖然跟著部隊南征北戰了很久,但是大部分的戰斗時光是在鄂豫皖三省間度過的,渡江戰役之后,雖然也經歷過山地戰,但是那多是一面倒的追擊戰,真正的山地對敵戰上,經驗還不如第三連的連長葛波豐富。此時面對著這個敵我雙方都在絞殺之中的局面有些一籌莫展起來,關鍵的是通往下寨子村的唯一一條通道被對手兩挺機關槍封死,就是想沖進村里去也無能為力,除非付出非常大的代價。
邸連長心急如焚,只能命令著一個排,與在兩個高崗之上把守通道的敵人守衛人員進行著護射,這些紛亂的子彈也只起到了一個威脅的作用,根本就沒有一絲的作用。
面對著如此的困境,張賢卻直搖著頭,這個邸連長的水平只怕連陳大興的一半都趕不上,想一想也就難怪自己的弟弟張義會把第一連抽出來了,的確,在第一營里,真正的主力是葛波的第三連,第一連充其量不過是一個擺設。張義派出第一連的一個原因,也只有他才能明白,那就是要自己來發揮作用。
無奈之下,張賢只好自告奮勇的挺身而出,向邸連長建議了一條十分絕妙的破敵之法:既然無法進入下寨子村,那就干脆不進去,而是繞過這個村子,搶占之面的山路要道,封死敵人這個伏擊部隊的去路,同時再加大政治攻勢,用大喇叭進行心理宣傳。縱觀此時的滇南局勢,便是再笨的人,也可以看出來,國民黨的敗亡已經是在所難免了,相信絕大部分的國軍士兵們一定經受不了這種不用槍彈而瓦解心靈的攻擊。
聽到張賢的建議之后,邸連長如同是撥云見日一般地清醒了過來,一面夸獎著張賢這個班長的應變能力,一面積極地布置了起來。而張賢卻是暗自慚愧,說到心理攻勢,其實也是他從徐蚌會戰中從解放軍那里學來的,這一招對于走投無路的國民黨士兵們來說,是非常好使的,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才是善莫大焉的上上之策。
果然,邸連長按照張賢的建議,在迅速地搶占了下寨子村西面的路口之后,村子里的國軍部隊便有些急迫了起來,他們剛才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村內的戰斗與如何阻擊來援的解放軍部隊上,而在自己的退路處用的兵力不夠,其實這就是一種孤注一擲的打法。此時自己的后路被斷,自然而然地軍心便浮動了起來。
邸連長的大喇叭攻心宣傳真得起了作用,已然有一些國軍士兵趁著即將到來的夜幕掩護,帶著槍四散而去,還有些人投降了過來,而下寨子村里的槍聲也越發得稀疏了,到半夜里的時候,便漸漸地停息。天亮時分,槍聲卻又驟然響起來,卻是在下寨子村的東面,那里正是墨斗沖的方向,也就是張賢與邸連長他們來的方向。
邸連長如夢方醒一般反應過來,這顯然是敵人在撤退了,他們見到西去的路徑被堵,急切間放棄了對下寨子村攻擊,折回了東面,準備著從墨斗沖轉往他處。不等張賢來得及作出判斷,邸連長馬上帶領著第一連往東邊方向追去。可是,也就在他們剛剛把路口讓開的時候,一支國軍戰隊卻從黑暗之中的山林里沖了出來,一舉便突破了第一連已然松動的防線,急急如入山的野獸一般,再不管后面的情況如何,飛也似地沖了出去。
第一連中了對手的升東擊西之計,眼見著把這一只困虎放入了山林里,卻毫無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