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謀長柯林斯上將親自趕到了大邱,與李奇微將軍見面,面對面的來征徇他對**戰爭下一步的意見,在華盛頓,許多的政客已經對這場戰爭感到了失望,對于美國人來說,幾乎沒有得到一點的好處,反而是一敗再敗,連**杜魯門也備受批評。在趕到韓國之前,柯林斯上將先去了日本聽取麥克阿瑟將軍的意見,那個令人又煩又厭的老頭子還是如此得傲慢無知,還是在堅持著他那個自認為是真理一般的愚蠢建議。
“我不同意撤出**!”李奇微將軍十分果斷地對著柯林斯上將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來:“我們已經在韓國投入了這么多的兵力和物力,如此一撤,那么原來所有的一切都化為了烏有,包括那些在這個戰場上犧牲的士兵,如果有一天,他們的家人站在你的面前,指著你的鼻子問你,為什么你們會把這些孩子們送到這個對于美國來說,毫無進取之地送死的時候,你會怎么回答呢?”
柯林斯無以對,其實,他每天都在面對著這樣的質問,在來的時候,就曾經有一位母親悲泣地告訴著他:“我的兒子在你們這些將軍的眼里,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士兵;但是,他在我的眼里,卻是全部的世界!”
“如果不撤出**,我們的怎么辦?”柯林斯問著李奇微,從他的心里面,也對**戰爭看不出一點得亮來。
“堅決不能與**妥協!”李奇微斬釘截鐵著道,同時也十分自信地告訴著他:“我們的軍隊損失并不大,雖然敵人占領了漢城,但是這只是暫時的,我們已經在努力地進行反攻了,相信在不久,我們就可以重新占領漢城。”為了讓這位欽差大臣放心,他親自陪著這個老上司前往下面的各部隊視察,并同第八集團軍里的許多中下級軍官進行了交談,甚至還乘飛機巡看戰場。此時,李奇微正向中朝軍隊發動著試探性的進攻,在柯林斯看來,卻是心情激動,這么長時間以來,他終于看到了久違的聯合國軍的攻勢行動,并且帶給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是一個個的好消息。
正因為如此,柯林斯對于李奇微將軍更加得倚重了,自然對于這位司令提出來的要求也就有求必應了。李奇微向他透露了他制定的霹靂行動的細節,對于這個計劃,柯林斯十分支持,為了能夠盡快讓聯合國軍展開攻勢,趁著中國志愿軍還沒有休整完畢的時候發動反擊,他也答應著這位在韓國的司令官,以最快的速度將第八集團軍的兵力與給養補上來。他說到做到,不到一個星期的時候,這些補給便大部分已經到位了。實際上,這就是國力強與弱的體現。
一月十五日,李奇微將軍終于下達了他全面反撲的命令,霹靂行動正式開始,而這一天,距離一月八日第三次戰役結束才一個星期!
此時,中國人民志愿軍與**人民軍兩人軍的高級干部們正在平壤東南的君子里志愿軍總部開會,重點卻是對前三次戰役取勝的總結,以及研究著后勤補給的問題,談到最后盡然又開始爭論起第三次戰役應不應該停下來,在許多指揮員的眼里,此時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也不過如此,只要他們想打,那么敵人就只能逃跑!
對于美國人開始試探性的攻擊,無論是**人民軍方面,還是志愿軍方面都沒有當成一回事,只是以為不過是敵人的垂死掙扎,及至看到美國人真得是展開了全面的反攻,便有些措手不及了起來。對于**、甚至于**來說,在大戰之后這么快便又開戰,還是從來沒有遇到過的,大家的意識大部分還停留在國內戰爭時期與蔣介石國民黨的交戰經驗,他們都認為敵人就算是要反撲,也會在二月間進行,沒有想到會來得這么早。而對于幾乎所有的志愿軍指揮員們來說,更是存在著一種國內戰爭時期養成的慣性思維,以我為主,而夜郎自大。所以,苦果自然而然地產生了。
李奇微這一回是有備而來,指揮著聯合國軍分成兩路,依然是東西并進著,集中五個軍十六個師、三個旅、一個空降團及其全部的炮兵、坦克兵和航空兵,地面部隊就有二十三萬多人,對中朝軍隊控制的兩百多公里寬的防御正面發起了猛烈的反撲。因為完全出乎中朝兩軍的意料之外,所以從一開始的時候,他們便在戰略、戰役和戰術上都取得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在西線,美陸軍第一軍和第九軍并肩向漢城、禮峰山方向實施突擊;為了不影響士氣,這兩個軍都將的打就潰的韓國部隊當作了后備隊,放到后面來跟進,實際上更象是搖旗助威的角色,如此一來反倒加大了戰役的縱深配備,強化了進攻的力度與韌性。在東線,以美軍第十軍、韓軍第三軍團并肩向橫城、縣里方向實施主要突擊,韓軍第一軍團沿東海岸向北實施輔助突擊。美陸軍第一師和韓國第十一師分別位于義城和大田地區,以作為第八集團軍的戰役預備隊。
這在進攻部署上與當初沃克中將的進攻基本相同,但是李奇微的招術卻更為精細了些,可以說用面面俱到來形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