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過了多久,兩個人才從剛才的激動中回過神來,陳大興象是馬上想到了什么,一把將張賢推開了來,張賢愣愣地看著他,不明白他這是什么意思。
“賢哥,我……我都把自己得病的事忘記了!”陳大興慘淡的笑了一,然后又告訴著他:“我得的是傳染病,大夫不讓跟外面的人接觸!”
張賢這才明白過來,他也跟著笑了一下,卻是提醒著他道:“你忘記了?當年我也曾得過這個病,如今早就已經好了,體內有抗體,不怕的!”
陳大興愣了一愣,忽然想起來,那是當年在徐蚌會戰的時候,他們十二兵團在雙堆集被解放軍死死圍住,打得最激烈的時候,張賢的確是得了一場大病,那一次胡從俊親自把他送到了南京醫治,他原本可以脫離雙堆集的虎口,但是在病剛剛見好的時候,他便又回轉了來,明知道是那種失敗的結果,還是一往直前,那個時候的張賢就是他們大家的楷模,就是他們大家的主心鼓。如今早就已經物是人非了,當年的故事也被人忘記到了腦后,可是每每地一想起來時,便不能不令人感動。他還清晰的記得張賢回答著大家的一句話:“臨財毋茍得,臨難毋茍免!”那一句話,一直就如此響當當地就響在他的耳畔。
“還是……還是小心一點兒的好!”陳大興說著,再一次蜷縮回到了床上去,但是此時的眼睛里已經出現了一絲生機的光來。
看到陳大興如此得擔心,張賢也只得隨他行事,從門邊搬了一個凳子坐在了他的旁邊,然后從他提過來的水果里扯下一根香蕉,給也剝開皮后遞了過去。
陳大興一直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張賢的一舉一動,就好象是一個見到了家長的孩子一樣,懷著一種如釋重負般的表情。他接過了香蕉,卻并沒有送到嘴里,而是放在了床頭柜上,同時擺了擺手告訴著他:“我……我不想吃!”
張賢看了他一眼,有些明白他的心思,笑著對他道:“大興呀,你這個病如今又不是什么要命的病,你怕什么?死不了的!你看我當初不就這么過來了嗎?”
陳大興怔了怔,想一想當初的張賢,的確也是得的這種病,在民間這叫做癆病,就是肺結核,如果早上幾年之前,這種病就是一種絕癥,幾乎很少有人能夠痊愈的??吹搅藦堎t依然健壯的身體,陳大興忐忑不安的心情多少有些平靜了下來。
看到陳大興的臉上露出了表情來,張賢這才松了一口氣,他忍不住地問著:“大興呀,你那么好的身體,你怎么得了這個病呢?”
陳大興一聲得苦笑,仿佛是不愿意去回想那一段不堪回首的經歷,臉上表露著一種痛苦的表情,稍稍呆了一下,還是告訴著著他道:“在戰俘營里的日子不是人呆的!他們天天折磨我,就是想要我死,但是我就是不死,我就是要堅強地活下來!他們就讓我凍著,就讓我使勁地咳!……”他說到這里的時候,又有些激動起來,忍不住真得劇烈地咳嗽著。張賢連忙給他倒了一杯水遞過去,他喝了一口之后,這才慢慢的平靜了下來。
“他們是誰?”張賢忍不住地問著。
陳大興猶豫了一下,并沒有馬上回答,反而瞪大著一雙眼睛看著張賢,反問著他:“賢哥,我聽別人說你在華川湖的戰斗中已經犧牲了,怎么也會到了這里?”他說著,再一次仔細地打量著張賢的這一身裝束,忍不住地道:“你又當上長官了?”
面對著陳大興的這個問題,張賢知道如果自己不跟他說清楚,他一定會吃不好睡不著的。當下他便把自己的那一番經歷簡要地向他講了一遍,說到最后的時候,還告訴著他:“韓奇主任把我帶回了臺灣,而且他也通過關系,把三娃從戰俘營里給弄了出來,如今我們兩個人在一起,我現在是**治部下面的心戰總隊里擔任心戰大隊的大隊長,你們這批**義士都由我組織學習,你也會很快見到熊三娃了!”
聽到熊三娃也跟在了張賢的身邊,陳大興不由得興奮了起來,畢竟他與熊三娃之間是老鄉加兄弟的關系,他們之間實際上才是真正的無話不談,便是那些無聊透頂的關于男女關系之間的話,都會說得津津有味;而他們兩人在張賢的面前,卻從來不會談論到這些。
“對了,當初我跟三娃從韓國來的時候,就聽三娃跟我說起過,他看到了你,而且你跟他說,無論如何你也要活下來,并且一定要等著戰爭結束之后遣返回大陸的,你最后怎么也選擇來了臺灣呢?”
陳大興有些尷尬了起來,但是他還是如實地回答著:“這要我怎么說呢?彼一時,此一時!在開始的時候,我真得是一心一意地想要回國去,想要回家跟老婆女兒團聚在一起!”他說著,又忍不住的有些傷心起來,端起水杯來又喝了一口水,壓下了似乎有些忍不住的咳嗽,喘了兩口粗氣之后,才緩過了神來,又接著道:“但是,戰俘營里的環境太惡劣了,我所在那個聯隊里,親共的與**的人大致差不多,他們互相攻擊,互相迫害,這讓我很看不過去,那個時候我還是聯隊里的領導者之一,所以他們兩方面的人都在拉攏我,要求我按照他們的意見行事,但是賢哥,你也知道我這個人,只想大家都能夠和平共處,所以一直當著和事佬,最終卻被他們當成了墻頭草!”他說到這里的時候,不由得發出了一聲苦笑,又接著道:“后來,他們之間竟然發展到了用餐具殺人的地步!”他說著,不由得閉上了自己的眼睛,也許一想到那個戰俘營里的生活,就令他感到痛苦,就仿佛是進入了地獄里頭一樣。
雖然對于這些志愿軍戰俘在戰俘營里的情況,張賢也略有耳聞,但是如今從陳大興的口中講出來,還是令他感到了一些震駭。
“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陳大興幽幽地念出了這首詩來。張賢也有些感觸,的確就象是詩中所說的那樣,中國人為什么總是喜歡內斗呢?為什么會找出那么多的內斗的理由呢?有的人想要只手遮天,而有的人卻想要**自由,可是更多的人卻是得過且過。矛盾的終點于是不可避免地變成了暴力革命,互相間打來打去,沒有誰去在乎那些大部分人的感受,可是這苦的也恰恰是那些大部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