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晚上魏忠賢都在仔細的觀察朱由檢,雖然原本伺候朱由檢的貼身太監徐應元,是魏忠賢在宮內難得還沒拋棄他的好友。
但是這位徐太監卻是一個沒什么心機的老實人,過于憨厚老實的他,是依靠著魏忠賢才成為朱由檢的貼身太監的。
這位不會來事的徐應元,卻一向不得朱由檢親近,所以魏忠賢從他嘴中,也得不到多少關于朱由檢有用的情報。
整個晚上朱由檢不停的換著跪拜的姿勢,似乎沒有一刻停的下來的。朱由檢這種跳脫的舉動,讓魏忠賢燃起了一絲希望,“如果這位信王殿下,多肖一些故去的天啟皇帝,那么起碼東林黨人就不會在朝中完全占據上風。只要信王今后想保持朝中的安寧,就不會對他們這些所謂的閹黨大肆打擊,而他魏忠賢起碼也能落個被發配守陵的結局。”
最后的一晚守靈終于過去了,天色大亮時朱由檢站在五鳳樓上,目送著棺木從承天門、午門一路遠去。至此天啟皇帝終于能安心的休息,不用再煩心這些大明的內憂外患了。
雖然還有27天的斬衰期,但是朱由檢知道,他需要開始慢慢了解大明的政治架構了。否則這四四方方的宮城和皇城,對于他來說就是一個巨大的豪華單人監獄。
今天百官為大行皇帝出殯,所以不用上朝。朱由檢送走了天啟的棺木后,就回到了后宮之中。
這一日正好也是信王府中的親眷被接入宮內的日子,朱由檢安慰了袁、田兩位妃子幾句,就囑咐已經被冊封為皇后的周玉鳳好生照顧兩人。
接著他便讓王承恩、王德化等人帶著信王府出身的內官們,了解下宮內和皇城的管理機構,和各負責人的為人和經歷。
明代宮內和皇城之內完全是由太監掌控管理,有十二監、四司、八局共計24個管理機構,又稱為24衙門,在這之下還有各種庫、廠等分支機構。
二十四衙門中位高權重的只有兩個,一個是司禮監,掌握批紅的權力,又稱為內廷;另一個是御馬監,主要負責宮內的守衛,及監視京營。這一文一武兩個衙門,正是二十四衙門之首。
御馬監的掌印太監是為龐天壽,司禮監的掌印太監是為王體乾。然而御馬監自從萬歷之后,就日漸荒廢,現在已經完全被司禮監壓制了。
而司禮監雖然名義上是王體乾做主,但是實際上司禮秉筆太監兼提督東廠的魏忠賢才是司禮監中第一人。
而除了內監二十四衙門之外,還有管理宮女的六局二十四司的女官制度,但是自從內監掌權之后,女官制度已經荒廢了。
朱由檢現在對于外朝完全是兩眼一抹黑,不知道那些人有才能,那些人是尸餐素位。
雖然他讀過幾本歷史書,也看過幾本穿越小說,知道諸如孫承宗、毛文龍、盧象升、祖大壽、袁崇煥、吳三桂、熊廷弼,楊嗣昌,洪承疇、李自成、張獻忠等歷史名人的名字。
然而這又有什么用呢?這又不是在玩游戲,把前面這些人提拔到大臣的位子上,干掉要造反的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軍領袖,然后天下就太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