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嬰堂的事告一段落,許東前后揪出不少人來,整個京城的育嬰堂都得到了整頓。
可是陶真知道,這種地方很快就會恢復成原來的樣子,畢竟錢財動人心,育嬰堂都是些小孩子,弱小無助,沒有任何還手的能力。
如今的朝廷對這一塊并不是很重視,而且衙門也監管不到位,很容易出事。
陶真在家想了好幾天,她決定自己開一個孤兒院。
裴湛聽到她的想法有些詫異也有點驚訝。
裴湛道:“很麻煩,而且要擔很大的責任。”
他說到這頓了頓:“你不是不喜歡孩子嗎?”
陶真道:“我不喜歡孩子和我開孤兒院有什么關系?我在燕北還開學堂了。”
聽燕北來的消息,學堂現在人多了不少,而且最大那一批都有人考進書院了,就是沒有進入書院的,也能在城里找到活了,比以前不識字只能做苦力來說,現在他們找活都容易了。
陶真非常開心,她覺得這么做和賺錢一樣讓她覺得有意義。
裴湛盯著她看了半晌,最后笑了點點頭:“我幫你。”
這事首先得過朝廷的明路,陶真寫了個詳細的計劃書,裴湛拿著計劃書進了宮。
給皇帝請平安脈的時候,他說起了這件事。
皇帝也很意外,他看著裴湛:“怎么想起做這些事了。”
裴湛道:“陶真喜歡,她賺了些銀子,總想做點有意義的事。”
皇帝沒說話。
其實這事也不用和他說,很多大戶人家買小孩從小培養著也是有的。
可裴湛既然和他說了,這就沒那么簡單了。
裴湛沒給皇帝計劃書,因為皇帝沒那么大的耐心,他口述了一遍。
“孤兒院雖然是陶真出資的,但是朝廷可以監督,另外如果有合適的收養人也可以和朝廷打報告,若是朝廷批了,孤兒院那邊審核同意才可以……”
“孤兒院的孩子都有獨立的人格,絕對不參與買賣,他們十五歲之后想離開,或者是去陶真推薦的鋪子,貨場,養豬場干活都可以。”
計劃書很詳細,方方面面的都考慮到了,皇帝起先并沒有當回事,在大順,沒爹娘的孩子多的是,就是大街上的小乞丐也有,這些人要么還沒成年就凍死餓死在街頭,要么成年后做些偷雞摸狗的勾當,朝廷能力有限也管不過來,可若是私人愿意掏腰包,由朝廷監管的孤兒院就不一樣,既解決了孤兒的問題,還能給朝廷落下個好名聲。
裴湛說完,皇帝久久不語,半晌他才說:“聽說燕北的學堂也是陶真建的。”
雖然規模很小,可是那也是大順唯一一個免費的學堂,意義重大,燕北王如今已經完全不管事了,就連兒子也放在了京城,皇帝對他徹底沒了戒心,燕北這個地方以前窮,可是現在有流放那些人的圍場,加上他們開荒的地,燕北的百姓增加了,稅收也增加了,連燕北軍的軍餉都少了許多,算是解決了朝廷的一個大難題。
皇帝心情舒暢,也找寧皓問過燕北的情況,寧皓對陶真贊不絕口。
陶真在家待了一會兒,便覺得時間漫長,不知道裴湛那能不能行,所幸她就去了陸哥的貨場,陸哥還是老樣子,只不過再也不拿著小鏡子關注他的臉長的怎么樣,看到陶真也是一副懶洋洋的模樣,做什么都好像提不起興致。
陶真搬了個凳子坐在陸哥面前:“忙什么最近?”
陸哥道:“還是貨場的那些事,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