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專用的毛筆蘸上特制的黏合劑,將大塊的瓷片組合,輕柔地沿著一道裂痕緩緩涂抹,神情專注而又寧靜,仿佛整個世界都只剩下了她和這件文物。
每一個動作都帶著一種近乎虔誠的敬畏,那細膩的筆觸仿佛在與歷史對話。
瓷片組成了瓶子的框架,就這就花費了一下午的時間。
文物修復不是短時間能完成的,今天是弄不完的,她把東西歸置好,等明天再繼續了。
第二天來上班,打開直播,又接著之前的工作。
她又拿來一些細膩的瓷粉,一點點地填補在缺損的地方,手法輕柔得如同在呵護一個初生的嬰兒。
隨著她的動作,那原本破損的地方開始慢慢恢復著原本的模樣。
瓶子的瓶身是能看出來了,但是上面遍布裂痕。
沒想到修復文物這么辛苦,長時間下來,肯定會得職業病。
現在干啥沒有職業病呀,只是這個過程挺治愈的。
直播間的眾人對她也是佩服的,這么精細的工作,還能一干就是一天,真坐得住。
等到修復的工作快到尾聲的時候,已經過了兩個周了。
最后,就要調制專門的釉色,去繪上原本的花紋,這就是最重要的一步。
要做到和原本的紋樣一模一樣,不是件簡單的事。
直播間看到她上釉的過程,大氣都不敢喘,生怕畫錯了,畫錯了要擦掉重新繪制,又給青花瓷增添了損傷。
等她把裂縫的釉面畫完,已經一天過去了。
現在就差將釉面燒制和原來的釉面融合。
這個燒制是局部的燒制,不能進行整體的煅燒。
要保證不將原來釉面破壞,還要將釉面融合,不是一件簡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