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曉峰暗暗給了個評價,接下來的時間里,葉曉峰如法炮制,把剩下的材料都制作成了珍珠,家里的瓷碗基本上都給他盛滿了。
珍珠奶茶之所以在后世會那么的成功,一方面是珍珠和奶茶的完美結合,還有一方面則是勝在它的便利性。
在葉曉峰的印象中,八幾年,人們喝飲料基本用的是玻璃瓶。
大家會到小賣部里先去買一瓶飲料來,等喝完了,玻璃瓶可以拿去退給小賣部,這樣就可以退個五分一毛的。
要是你忘記了,對不起,這錢就等于打水漂了。
由于這一購買習慣,人們往往只會在熟悉的范圍內去購買冷飲,這就對奶茶的推廣造成了極大的困難。
要解決這一困境,就必須要有便攜式的容器出現,比如前世的紙杯和塑料杯。
在葉曉峰的印象中,紙杯最早運用于餐飲行業是在90年代初。
那時候在大城市的機場里,就出現了紙質的杯子,主要就是來自于星巴克等巨頭行業的興起。
但它并沒有大規模地流行起來,直到2000年后,紙杯的工藝大量普及,生產壁壘被打破,它才逐漸進入了人們的視野,直到2003年非典爆發,人們意識到一次性產品在公共領域使用的必要性,紙杯才成為了人們必不可缺的日用品。
而葉曉峰所在的八四年,想要獲得一定存量的紙杯可以說是異想天開的,他也并不是技術型人才,要憑空制造出一項跨時代的技術來,那就太扯了。
紙杯被pass,塑料杯其實也差不太多,即便它的生產技術可能會相對成熟一些,或許仔細找找也能找到擁有類似技術的工廠,但葉曉峰卻并沒有太大的意向去選擇它。
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一次性的塑料杯強度不夠,握在手上需要小心翼翼,萬一一不小心捏重了就容易撒,還有就是隔熱效果差,現在做冷飲還好一些,等天氣冷了,做熱飲,這玩意兒絕對讓你燙的懷疑人生。
而另外一個原因,則是它的環保性不夠強,以當前的技術來講,肯定無法避免塑膠粒的滲透,萬一給人喝出個好歹,那就麻煩了。
食品安全無小事,葉曉峰雖然急著用錢,也不會做出自斷后路的蠢事來。
既然紙杯和塑料杯的方案目前都無法采用,那應該如何解決移動銷售的問題呢?
這可真是愁壞了葉曉峰,他在廚房里來來回回地找了半天,什么瓶瓶罐罐都給他找遍了,還是沒有找到合適的器皿。
“砰!”
就在葉曉峰一籌莫展的時候,灶臺里突然發出一聲竹節爆裂的聲音,葉曉峰微微一愣,旋即臉上的表情精彩起來,露出一抹狂喜。
一個巧妙的想法突然在他的腦海里電光一閃!
竹節杯!
這個想法一出現,葉曉峰就有種撥云見日的快感,壓在心頭的最后一塊大石頭也被徹底地踹開了!
竹節杯,這個想法真的太妙了!
在葉曉峰家后頭的山上,就有一大片茂密的竹林,取材不要太容易,而且還絕對的綠色環保,完全沒有任何的安全隱患。
什么紙杯,什么塑料杯,在竹節杯面前統統都是弟弟!
葉曉峰一想到到這里,就按耐不住激動的心情,連夜帶著砍刀就上山去了。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