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時間差不多了,才把面餅拿出來,仔細查看了一下面餅的硬度,勉強湊合。
葉曉峰就把黃油再次取來切片放入,然后搟面,對折,連續三次,取出搟成寬20厘米的長條,切去不規則的邊,按照底邊10厘米的間距畫好印子。
接下來就是切出可頌的底料,一個個標準的切好三角形,再在中間拉一刀,卷起來,放入酵母進行發酵。
這就是可頌的雛形了。
發酵也需要適宜的溫度,三十度以下即可,葉曉峰房間里的溫度就較為合適。
做好這一切,又是漫長的等待。
按照葉曉峰的經驗,發酵的時間應該是不低于一小時的,再此期間,葉曉峰也沒閑著,繼續做珍珠和炒茶。
一個小時后,面團逐漸變成了兩倍大小,葉曉峰的嘴角也淡出了一抹笑意。
到目前為止,可頌工藝進行的都非常順利。
接下來,就需要刷上蛋液,然后放入烤箱里烤。
這一步對沒有烤箱的葉曉峰來說,又是一種巨大的考驗。
在葉曉峰的印象里,烤箱進入華夏民用已經是在九零年代了,即便是那時候,也很少有人家配備烤箱,能有個微波爐什么的,也已經條件很好的家庭了。
沒有烤箱,要制作烤制的可頌,難度就太大了。
葉曉峰眼下只有兩條路可以走,自制土烤箱,或者退而求其次,先用蒸的形式,做可頌饅頭。
而自制土烤箱需要在戶外,還需要配鋼筋水泥鐵鍋等材料,一時半會是肯定做不好的,他就只好遺憾地先做可頌饅頭來代替,等過了明天,他再找鐵蛋他們一起搭建土烤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