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真那么做我成什么了!你就是不肯退婚!太后不知道被你灌了什么迷魂湯竟然同意如此荒謬的事!”
宋初杰上前一步:“娘,不如兒子替您做了他!”
“我都造了什么孽啊!”
……
明堂街上坐落著一座偌大的樓閣,重檐攢尖,四面環水,其占地面積三萬平方米,復原了禮儀之邦周朝的朝學之地,謂之國子監,在學學生兩千多人。
國子監西門水橋頂端,是文人學士的最高殿堂翰林院。
此時翰林院偏殿內,官員已陸續入職,開始忙碌。
一排排高聳入房梁的書架,一架架滾動云梯,不停的工作著。
康睿剛到,便被同僚喂起了八卦:“聽說沒有,工部有個同行飛上枝頭了。”
康睿簽好字,不想參與,當初他與郡主訂婚,同行間沒少傳難聽的話,將心比心,他并不想說別人是非。
但這個話題太火,康睿不搭腔,旁邊剛剛簽好到職的趙編撰立即湊過來:“聽說了,他以后使不得在工部橫著走!想接什么工程就接什么工程。”
“格局小了,那是他說什么工程能做什么工程就能做,他說不能做,工部尚書都得要衡量衡量可不可以做。”
兩人心照不宣的一笑,羨慕全寫在臉上。
康睿轉身:“哪有那么夸張,不是一樣工作。”
趙編撰、周編撰立即跟上:“哪一樣?”哪都不一樣:“你知道那兄弟定的誰嗎?”狀元學問很好,工作也不錯,就是有點小清高,文人入了仕途怎么能只看學問,要看人情世故。
康睿坐下,拿出昨天校對的散裝書籍:“誰?”
“還能有誰,安國公府嫡女,安國郡主。”
康睿手里的書突然散開落在地上,掉了滿地。
趙編撰一看書名嚇了一跳:“你怎么這么不小心,這本書排序排了很久,上面還等著要,完了,一個月工作白做,說不定還趕不上工期。”
同作這本書的幾個人見狀立即從自己位置上起來,趕緊過來撿。
“怎么這么不小心!”
“書頁上不是寫著小心翻頁。”
“康睿,你怎么回事,這點小事都出錯!”
康睿整個人都懵了,定的是誰?
他覺得自己問出了聲,可周圍一個回答的人也沒有,他們的嘴開開合合,他卻聽不清他們說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