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眾老勛貴們,快速交換著眼色。
很快便再次統(tǒng)一了口徑。
“陛下,臣等為高家求情,并非居功自傲,倚老賣老,這實在是因為,是非功過,自在人心。”
“高承業(yè)固然可恨,百死不足以贖其罪。”
“但如高家這等開國勛貴,都被滿門抄斬,夷平九族。”
“這定會讓天下門閥世家,對陛下離心啊。”
“是問連開國勛貴,陛下都是說殺就殺,絲毫不顧及往日情義功勞,那以后誰還愿為陛下拋灑熱血?”
此番論一出。
滿朝文武都是脖子一縮。
開國勛貴就是開國勛貴,這話說的,簡直就是硬懟皇帝,毫不留情啊。
但這些開國勛貴抱團在一起,他們就是這么有恃無恐。
激烈的論一落。
開國勛貴們,都是齊聲高呼。
“陛下,我等此番進諫,可不是為了給高家求情,而是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啊!”
“人心不穩(wěn),何以天下穩(wěn)?”
“高家的處置之法,還請陛下三思啊!”
閻國公銀白眉毛深深凝著。
這些勛貴們的話,說的看似夸張,但卻也是事實。
如今大唐周邊可不甚太平,東海那邊又有變故。
這個節(jié)骨眼,大唐可經(jīng)不得人心動搖。
沉吟片刻,他拜向楊辰。
“陛下,他們的顧慮,不無道理。”
“陛下,還請您以大局為重啊!”
“高家九族連坐之刑法,還請陛下念在高家功績的份上,網(wǎng)開一面!”
“這天下的世家大族,都會敬仰陛下心胸之廣闊,深感陛下皇恩之浩蕩。”
仲晨、宋仁、黃宗衡、江瀚四人,互相對視,彼此眼中,皆是無奈。
這些開國一代勛貴們,這是寸步不讓啊。
但面對這么一群老家伙。
殺?殺不得。
說?他們有八百句在那等著呢。
沒辦法,這就是開國勛貴。
何為開國勛貴,那必定是為鼎定江山,立下大功之輩。
不說各個出將入相,但也都是功勛卓越。
似仲晨這等三朝元老,只能說是經(jīng)歷了太祖時期,還遠遠稱不上開國勛貴。
不過他們幾人作為楊辰心腹大臣,自然是心中無可奈何,干著急而幫不上楊辰的忙。
但他們著急,卻有人幸災(zāi)樂禍。
半數(shù)以上的大臣們,見到這開國勛貴抱團,硬剛楊辰的景象,表面誠惶誠恐,實則心中卻振奮不已。
原因無他。
這一年來,楊辰太強勢了,而且整頓朝堂的力度,也太大了。
滿朝文武,有一個算一個,自身利益或多或少,都被壓縮了。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自古以來,這朝堂之上,為國為民,心懷天下的,永遠只是少數(shù)罷了。
而這大多說,他們關(guān)注的永遠是自身的一畝三分地。
天下亂不亂,百姓苦不苦,這他們都不關(guān)心,他們只關(guān)心自己的既得利益。
而楊辰已經(jīng)觸碰了他們的利益。
這一次,他們不敢明著表態(tài),但是他們都是暗戳戳的希望,開國勛貴能贏得這場博弈。
如此一來,也能殺一殺楊辰的銳氣,阻擋下他大刀闊斧的改革步伐。
所有人心思各異之時。
開國勛貴們的高呼聲再次傳來。
“大局為重,陛下三思啊!”
這一刻。
太和殿前。
勛貴抱團,硬剛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