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妯娌那么久,她也了解三弟妹的性子,大嫂把中饋看得重要,可三弟妹壓根就不在意,在三弟妹心里,有人代自己勞碌,求之不得呢。
其實也是,婆母把三弟妹當親閨女寵著,三弟也寵著三弟妹,即使三弟妹不掌中饋,府里沒有誰敢給三弟妹臉色,外面那些官夫人也沒有因三弟妹沒掌中饋就嚼舌根的。
張氏眉頭皺的更緊:“這么說,三弟妹從一開始就沒想過掌管中饋,所以當初母親說要她掌管中饋的時候,她才會推辭?”
陳氏輕輕點頭:“嗯,以前我以為她只是假意推辭,后來發(fā)現(xiàn)不是,她是真的不在意。”
張氏沉默了,自己當初那么在意,生怕沒了中饋權(quán),在家中的地位不如從前,可三弟妹唾手可得卻不想要。
陳氏看了她一眼,笑問:“大嫂以前不是很在意嗎?怎的現(xiàn)在想把中饋交出來了?”
張氏回道:“沒什么,就是忽然間看開了,以前以為很重要的東西,現(xiàn)在卻不這樣認為。”
聞,陳氏意外地看了她一眼,這大嫂是變了許多,似乎從跟大哥吵架之后,就開始慢慢的變了。
陳氏道:“大嫂,在分家之前,三弟妹都不會想要掌管中饋的,我們還是老老實實管著吧,掌管中饋也體面。我們多年來為這個家操持,就算沒功勞也有苦勞,到時候分家的時候,母親沒準兒會多分一些給我們。”
家產(chǎn)怎么分都是長輩決定的,然后到了分家時,請族中長輩來見證,公爹已去世,到時候婆母會安排好家產(chǎn)該怎么分,等婆母去世后就按照婆母的意思分家產(chǎn)。
她方才說那句話,也不是隨口說的,有一次她無意中聽到婆母跟三弟夫妻的對話,婆母是有這個意思,當時婆母再一次提起讓三弟妹掌管中饋,可三弟妹以孩子還小,需要好好撫養(yǎng)孩子為由推辭了。
婆母自然是緊著小孫子,同意三弟妹的決定,后面聽婆母的意思,莊子、鋪子什么的,婆母也早就分好了,說是她與大嫂這些年為家里操持庶務(wù),沒功勞也有苦勞,在原有的基礎(chǔ)上再給他們添一些,當作是補償她們多年來的辛勞,三弟夫妻都沒有意見,贊同婆母的意思。
她這婆母,確實處事公允,賞罰分明,即使老大和老二不是親生的,卻也沒讓大房和二房吃虧,在無意間聽到那番話之后,她忙活起來也有勁兒,這大概是因為有報酬,不是白忙活的。
張氏沉思片刻,道:“罷了,都管了那么多年了,已經(jīng)習(xí)慣了,萬一放手閑下來,我估計要不習(xí)慣。你也說了,掌中饋有體面,趁著這份體面還在,我得好好給萱宜和修文物色好姻緣。”
陳氏聞,嘴角抽搐了下,無奈道:“大嫂,你除了給子女物色婚事,就沒有其他事情做了?”
張氏理所當然道:“他們是龍鳳胎,都十七了,已到談婚論嫁的年紀,修文是男子,再拖兩年都可以,但萱宜不行,她一個姑娘家,再拖下去她可就成老姑娘了,到時候一把年紀不好說親。”
陳氏道:“大嫂,都那么久了,難道你還不明白萱宜的想法?她現(xiàn)在壓根就不想嫁人。”
張氏不以為然道:“姑娘家哪能不嫁人的?我這也是為了她好,等真的上了年紀,找不到好夫婿的時候,她后悔都來不及了。”
話不投機半句多,陳氏也不想再勸,只道:“我還有事,改日再聊。”說著,她徑自站起身,頭也不回的離去。
張氏愣住,好半晌才反應(yīng)過來,沒好氣地嘀咕一句:“這是什么狗脾氣,每次都這樣,一不合就走人,也就二弟受得了她。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