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瓊芝走到外間的窗前看了一看,見還有許多東西未收拾,估計要等好一會兒,便安心折回去耐心和母親解釋。
“娘,倒不一定非要宗族死絕才能帶走源兒。咱們大盛也有過先例的,那孩子情愿跟著母親,夫家不愿養(yǎng),和離的時候就讓帶著走了。不過就是給錢,或者給別的,總有讓他們松口的機會。”
和孫鴻漸的約定那件事沈瓊芝不好和余氏說,若是讓母親得知她在外面搞男人差點出事,恐怕會當場暈厥過去。
盡管從沈瓊芝的角度來看,是孫鴻漸不義在先,況且她和孫鴻漸并無夫妻之實,連碧玉帽子都不算給他帶的,可長輩們不會這么認為。
他們只會覺得成了親便是夫婦,無論丈夫做什么都得忍著,他在外頭有人是她沒留住他的心,反正千錯萬錯都是女人的錯。
面對夫君不忠,她忍耐是應當,挽回是聰明,無怨無悔給人做牛做馬那才叫賢惠。至于以牙還牙在外面也有人?那該天打雷劈。
憑良心說,余氏對于沈瓊芝已經(jīng)算是很慈愛了,至少她還愿意暗中幫助沈瓊芝和離。
遇上那種只顧著自己體面不顧女兒死活的,寧可要女兒爛在夫家,也絕不允許她跳出火坑重獲新生與幸福。
余氏聽了沈瓊芝的解釋,仍舊搖頭。
“源兒如今這等出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他而今是孫府少爺輩獨一份的讀書種子,那孫家豈肯放手?多少錢才能換來這么一個好苗兒,你當他們傻!”
沈瓊芝眼下暫不能把話說全,只能拿話先穩(wěn)著母親:“船到橋頭自然直,到時候再說不遲,現(xiàn)在才哪到哪呢。總之娘你放心,我不會丟下源兒不管的。”
余氏無奈,只好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