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又是一場巧合。
絨線鋪子那邊出了件不小的事,說是客人買的絲線數目與收到的不對,少了近百斤,粗著脖子在那叫嚷,嚇走了不少客人。
管事與伙計們都與他扯不清,只能把二姨太太請過去分辨。
大家都知道她鎮不住場子,只不過是借她一個身份,叫來人知道這鋪子有沈府和裴府的關系罷了。
真要鬧大了,二姨太太受到什么驚嚇或者傷害,他們去求助更加師出有名。
那客人看到帶著面紗的二姨太太來,呵斥道:“既然做主的來了,快些把錢退給我,再補我些跑腿辛苦銀子,我也就捏著鼻子認了!做買賣這么些年,從沒見過這樣坑人的店!”
二姨太太已經提前聽管事的說了事情經過,好聲好氣勸道:“咱們店是做長久生意的,向來街坊口碑可靠,怎么會做缺斤少兩的事?想必其中有什么誤會,還請這位老爺稍安勿躁,待我們查清楚了再說。”
客人跳腳吼道:“休得拿這樣的話支吾我!我急著回去賣貨,哪里和你們耗得起?難不成是想欺負我這樣的外地人,打定主意宰我?”
二姨太太急了:“怎么會?只是你這筆貨錢數不少,貿然賠了讓你回去了,待我們發現不對,上哪里找你去?”
客人勃然大怒:“好呀,你這意思是大爺我缺你這幾兩棺材錢,來坑蒙拐騙么!就算你是女人,我也受不得這樣的氣!”
說著就要動手去推搡二姨太太,管事伙計們慌忙去護著,可哪里抵得過這么一個強壯的莽漢?沒幾下就被甩開一邊去,唉喲叫喚。
二姨太太嚇得臉色慘白,想跑又跑不動,就在她以為自己要挨打的時候,忽然有人一把攥住了那客人的拳頭,罵:“哪里的油子,來這邊撒潑!”說著一把將其甩了出去。
那客人摔得仰面八叉,好半天才坐起身,挨了打反而心平氣和起來,學會講道理了:“誰撒潑了,我是來討公道!少了那么多銀子的貨,誰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