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頤發出一陣咳嗽。
靖安帝與趙國公將目光轉向他。
趙頤喝了一口溫水,聲音有點沙啞:“我無事,你們繼續
靖安帝:“……”
趙國公:“……”
“頤兒,朕正好有事靖安帝詢問道:“依你所見,關州的事情該如何解決?”
“流民己經到了皇城腳下,關州的貪官污吏恐怕早就消除了證據,等你們去查,查到的也是他們推出來的替死鬼。抄了家,治了罪,也填補不上糧食的虧空
趙頤咳了幾聲,緩了緩,方才繼續說道:“各地糧倉設有郎中、通判、都使管理糧食的收支,這次遇到災情,儲備糧也是經他們的手借出去
“皇上不妨下詔,如今糧倉空虛,等五月豐收的時候,百姓借的糧食要歸還給糧倉,若是歸還不上的缺口,便由負責此事的人解決
“糧食沒有發放到百姓的手里,這一批糧食全都被官員給貪污。關州的災情驚動了朝廷,他們不敢繼續剝削百姓,只能自己掏腰包填補這個空缺。若是填補不上是要被問罪,自然會聯絡上其他合謀的官員吧?”
“您便暗中派欽差大人到了關州之后,再讓另一撥人頒發旨意,留意到是哪些人動了糧食,一一給記下來,等他們填補了糧倉之后,再隨意找罪名將他們給扣下,抄了他們的家產,用這一筆銀錢來建糧倉
靖安帝聽后,拊掌道:“頤兒,還是你的良策多
這的確是引蛇出洞的好辦法。
他好奇道:“你是如何想出這么得體,又有效的招數?”
趙頤說:“內子愛看書,她前幾日看到一本雜記,里頭有一則典故,她覺得十分有趣,便分享給我看,我從中得到了啟發
靖安帝有些意外,好奇心愈發的濃厚:“一則什么樣的典故?”
趙頤淡聲道:“魏公用賊防盜
靖安帝:“……”
趙國公:“……”
趙頤溫聲說道:“皇上,微臣建議您要重視糧食的儲存量,該號召百姓墾荒屯田,調整稅收擴大糧食的積累,再在邊關多建糧倉,保證戍邊的糧草充足,以防再出現糧食短缺的情況
靖安帝同樣意識到這個問題,正是因為儲備糧不夠,糧倉空虛,導致北境的戰事吃緊,以及百姓流離失所。
趙頤的建議很中肯,農業是百姓生死之本。
他見趙頤神色淡然,只有在提起沈青檀時,才有一些變化。
靖安帝刻意問道:“關于民生大計的提議,你又是如何想到的?”
趙頤聽出了靖安帝話里帶著調侃,有些無奈地說道:“從軍糧短缺,百姓食不果腹得到的啟發
頓了頓,他又說道:“您曾經給微臣一本《經史典故》,這本書講的便是農業是立國之本
靖安帝神色有些黯然,當初他是想要大力推廣重農政策,可變法一事非同小可,受到了阻力,一首沒有實施下去。
他沉聲說道:“先談談關州的詳細事宜
幾個人議完事,趙國公與趙頤正要告退。
靖安帝叫住趙頤,提醒道:“再過幾日便是你姑母的忌日,你到時候要記得來祭拜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