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蕭瑯強占先機,另尋明主,揭發惠王的罪行,給惠王致命一擊。
三是他們找到新的平衡點,繼續邊談笑風生邊互相提防地合作下去。
后兩種結果中,前者的戰場遠在京城,又是以“明主”和惠王為主,蕭瑯已退居二線,不是阿蓮能夠參與的,而后者則是阿蓮最不愿看到的結果,所以都不做細想。
但是,三種結果中有兩種能重創惠王,不免令始終追求安穩的阿蓮激動,她的身體忽然顫抖起來,心中有股沖動,像是藤蔓一般不可抑制地生長。
她不要再當一個被動的承受者!
既然最終都是要被卷入其中,那么為什么不能是她趁著這段誰都未察覺到她的時候,悄然爬上棋桌,伺機偷襲?
這不是她不切實際的妄想。
相反,惠王宋長青和福王宋長安的人都在此處,天然的戰場早已鋪展開,而惠王的命門也暴露了,她這個誰都沒重視的小人物,想要出其不意地禍水東引、栽贓嫁禍、挑撥離間......不是不可能。
此局無疑是針對惠王。
高處不勝寒,尤其是對于不再年輕的皇帝來說,任何人都可能是那陣能把他吹病的寒風,他會不惜以最大的惡意揣測對方。
一旦惠王勾結武將私采金礦一事曝光,皇帝不在乎金子,卻會極度介意惠王已經不把他這個天子放在眼里了,已經膽敢違逆他這個天子了。
人一旦感到危險的時候,那些不利于自己的猜測,就會瘋一樣地在腦海里涌現。
那時候,皇帝會忍不住想,惠王收到的賞賜多如流水,俸祿遠高于其他兄弟,卻偏偏偷偷攬財,是不是為了豢養私兵?他尚有余力,惠王就如此迫不及待,到他連站著都需要拄拐杖的時候,惠王是不是就會逼他讓位?又或者,惠王根本不在乎他身體好壞,只待時機成熟,就領著他的私兵逼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