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連珩聽說徐朗能左右太子,心下越發不喜。
他們一行人正往外走,身邊還有不少官員,赫連珩暫且沉默不語,待他們拐入通向東宮的岔路后,才流露出不滿來。
“錦兒,不管這個徐朗有多足智多謀,你都該明白你是君,而他說得好聽點是個幕僚,說得難聽點,他只是負責出謀劃策的棋子。你想重用他就用,你想扔了他就扔,只有你使喚他的份兒,沒有他左右你的道理。”
自古以來,君臣之間就算最初相互扶持,發展到最后都免不了彼此猜忌、明爭暗斗的結局。
若各有所需,不得不虛與委蛇就罷了。
但太子對待個可有可無的幕僚,還用不著紆尊降貴,以禮相待。
太子拱手:“侄兒受教了。”
赫連珩對太子的反應很滿意,行走時瞧見他們幾人的影子都被投射到前方的地上。雖然只有輪廓,卻仍能讓他一眼就注意到宋長安那頎長從容的身形。
他臉上的笑意淡了幾分:“方才在朝堂上,福王倒是會自保。”
聞,太子也想起了宋長安在朝堂上的表現,面露不悅:“五弟那一番話可把孤嚇得夠嗆,你將徐朗供出來,豈不是在告訴父皇孤陷害你?”
在鎖天關暫住過,且與皇子有過交集的書生,興許不止徐朗一人,但是徐朗恰巧符合這一點,皇帝難免會猜到宋長安嘴里的“書生”就是此人。
而徐朗身為太子幕僚,收到與鎖天關相關的消息,不先稟報太子,卻先告訴宋長安,合理嗎?
不合理!
唯一能解釋的就是太子才是最先知情的人,但太子為了不讓皇帝猜疑,把宋長安給推出來背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