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也看看吧。等兩個兒媳婦忙完一起上桌,才叫團圓。”然后,席澤山起身,帶著大家一起站到大門口,看幾個孩子在那個燃放鞭炮。
羅正業在家過春節的時候,吃年飯之前,家里也燃放花炮。
這是個習俗,聽老人家講,燃放鞭炮是炸窮神,炸病神,炸邪神……
將一切不好的炸走,驅趕走,一心一意迎新春!接福納歲!
但自己家父親說家里窮,別人家放我們家也放,只是別人家放大掛的,他們家就放一小掛,一分鐘不到就炸完了,也不知道那些個邪神有沒有被“炸”走。
而席家大伯伯家里,看上去家庭條件真是一般,卻買了百萬響大鞭炮,繞著屋前的小場子上好幾圈,點燃后炸了十幾分鐘才燃盡。
孩子們還跳在鞭炮中找沒有燃盡的再次點燃,再響……
“這掛鞭炮不便宜啊,得上千吧。”羅正業一邊望著燃放著的鞭炮,一邊跟大伯伯家的兒子大聲聊天。
“我也覺得沒必要,我家老爺子非得讓這么弄。”同一輩的人,觀念也算一致,哪怕是大伯伯家兒子也覺得這鞭炮大的有點過了。
“你們倆不想活了嘛!居然敢當著我大伯伯的面,討論我大伯伯做得事。”席書顏敲了敲羅正業肩膀,在一邊嘻嘻笑著。
果然羅正業一回頭,看到黑著臉的大伯伯臉上明顯寫著“不開心”三個字。
“你們小字輩知道什么?把邪神都炸跑了,明年咱們家太太平平,沒病沒災。”大伯母趕快幫著圓,然后大家又笑了起來。
鞭炮放完了,大家就開始圍坐在一起吃飯了。
你一我一語,討論得好不熱鬧。
只有大伯伯,偶爾跟席澤山小聲說點這說點那,感覺情緒并不怎么高。
按照風俗,席澤山帶領一眾小輩,給席家祖宗上了香,擺滿了新鮮供品。而且燃上了燈籠,一起去了祖墳。
祖墳其實就在村子里的公墓里,跟別人家的沒什么區別,并沒有修多高多大。但是墓碑上,落名卻是不少,包括后來出生的孫兒輩,也都在上面落了名。
就算是公墓,大伯伯和小叔叔也是經常來吧,打掃很干凈,東西擺放非常整齊。
春節掃個墓,連酒水都帶了。
三兄弟或坐或立,說起了話,其他人都自行回避。
羅正業也是聽席書顏說才知道,原來她的爺爺和奶奶并不是老死,而是98抗洪那一年,沒走被洪水吞沒了。
當時席澤山正好是縣委書記,在抗洪現場指揮抗洪、泄洪、人員分流……
而爺爺和奶奶總是以高標準要求自己,生怕給兒子拖后腿,把先走的機會讓給其他村民,最后被泄洪區的水給吞沒了。
那時候,爺爺奶奶也不過七十多歲……
如果沒那事,現在90了吧。
當時,大伯伯和席澤山都是四十歲左右的人了,還打了一架。
席澤山怪大伯伯沒有把父母照顧好,大伯伯怪席澤山一心為公在家是甩手掌柜。
但其實,大伯伯那個時候也是一大家子人,有一個女兒和兩個兒子……
也是堅守到最后走的,走了以后到了安全帶才知道自己的父母還是沒有出來,而且自己的女兒陪著他們。